杏彩体育注册
-
大河之北·河北非遗文化解读 陶瓷篇|井陉窑:古窑新火
发表时间: 2024-11-24 来源:木雕
分布于太行千年古道旁的井陉窑创烧于隋代,近距离受到邢、定等窑口的影响,经历晚唐五代和金代两个盛烧期,此后经元、明、清、民国,到近代还在续烧,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井陉窑遗址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与历代名窑不同,井陉窑在历史上记载很少,直到1989年遗址发现,井陉窑才走入大众视野。
有“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之称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亲临井陉窑遗址群后,提出井陉窑可完全与邢窑、定窑、磁州窑并列为“河北四大古窑”。
7月31日拍摄的井陉县陶瓷水镇“庆源成”瓷号“文创伴手礼”天威军官瓶三件套。 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摄
7月31日早晨7点,一辆定制公交网约巴士从石家庄南焦客运站缓缓驶出,十几名游客开启了井陉一日游。下午两点半,游客到达终点站陶瓷水镇。
这条旅游专线年“五一”前夕。许多游客通过它认识了陶瓷水镇,体验到井陉窑非遗文化。
陶瓷水镇,位于井陉县南横口村,距离石家庄市区车程1个小时,是井陉依托南横口古村落、井陉窑南横口遗址开发的文化旅游小镇。
7月31日拍摄的井陉县陶瓷水镇的“黄金匣钵墙”。 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摄
昔日,南横口村村民多以烧制瓷器为业。20世纪50年代,不足千人的南横口村,有窑址作坊80多座。如今村中非流动人口500多人,半数以上的村民拥有制瓷手艺。烧制瓷器废弃的大量匣钵,成了建筑材料,被村民砌成院墙、围栏、花坛。
陶瓷水镇还建有一座井陉窑博物馆。博物馆2022年7月开馆,展览陈列区面积约600平方米,以井陉窑历史背景和文化为主题,展出了多个朝代的百余件古瓷器具。
“我和男友原本是奔着‘小红书’上陶瓷水镇的网红咖啡馆来的,误打误撞进了井陉窑博物馆。没想到井陉窑是河北四大名窑之一,于是来体验一回瓷器制作。”在陶瓷水镇“庆源成”瓷号工坊,满手泥浆的石家庄游客陈佳佳正在学习拉坯。
在陶瓷水镇,游客们不仅能体验非遗工艺,还可以选购“文创伴手礼”。陈佳佳看中了“庆源成”瓷号设计的一把陶壶,上面装饰着古中山国独特的山字形纹样。
陶瓷水镇“陉山聚记”瓷号负责人李怀林,常年收集井陉窑瓷片,还专门开辟了一间展室,展出井陉窑瓷片标本。几年前,这些瓷片走出井陉,走进河北美术馆展览。
当时,布展方将很多瓷片用鱼线穿成串,百余串瓷片从天花板垂挂下来,直到与游客视线齐平的高度。灯光自上而下照射到瓷片晶莹的釉面上,将一片片原本貌不惊人的瓷片,映射得异彩纷呈。
“参观者一进展馆就会被这组瓷片吸引,说太抢眼了,都好奇这是什么瓷片,还纷纷站到瓷片中间去拍照。”李怀林说。
别出心裁的展陈设计惊艳了观众,也启发了李怀林。“井陉窑的当务之急是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而通过展陈方式的创新,可以直接提升井陉窑文化的传播力。”李怀林说。
最近,他正在和陶瓷水镇的运营方合计,想策划一场艺术性、趣味性强的井陉窑展览,通过打动年轻人的心,换一种方式讲述井陉窑的故事。
井陉窑是井陉文化的一部分,井陉的地域文化是井陉窑的文化之源。为了让这一古老非遗文化展现新的风采,除了推动文旅融合,井陉窑也在探索更多可能性。
6月25日,一场走得更远、系统全面介绍井陉窑的专题展,在保定市博物馆揭幕,展览名为“千年窑火·辉映古陉——井陉窑文化博物馆馆藏井陉窑瓷器展”。
井陉窑文化博物馆,是一家坐落在井陉天长镇的非国有博物馆。这次展出,开创了该馆与国有博物馆合作的先例;而对于保定市博物馆来说,与非国有博物馆的合作也是首次。
“我们是带着馆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去展出的,因为布展内容要求准确严谨,几百字的前言,我就反复修改了四五次。”井陉窑文化博物馆馆长李慧杰说。
作为河北四大名窑之一的井陉窑,当下知名度还远不如其他三座名窑,是不争的事实。
“许多外地游客不会专程为看井陉窑去井陉,甚至不知道井陉窑的存在。”李慧杰说,“所以,现在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科普’,让人们了解井陉窑,提升它的知名度。主动走进热度更高的国有博物馆,让更多人零距离感受井陉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是一个好办法。”
7月31日,下午3点,陶瓷水镇“陉山聚记”瓷号瓷片标本库房内,63岁的李怀林正埋头整理他多年采集的井陉窑瓷片。
库房在一处窑洞的里间,十几平方米。很多人走进这间屋子时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几十个装满瓷片的大整理箱靠墙码放,堆到六七层高。如果每箱以百片计,这些瓷片有数万片。
在库房的一角,还有一个铁艺书架,与这些瓷片做伴的,是一百多本厚厚的陶瓷相关专业书籍。
2005年夏天,北横口村发现了一处唐、宋、金多个时期的墓葬群,井陉窑考古队队长孟繁峰带队进行考古发掘。当时的李怀林是北横口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帮古队找帮工,同考古队一起保护墓葬安全。他还在自己的二哥家,给孟繁峰找了临时住处。
原本,协古队对李怀林而言,只是一项例行任务,但墓葬出土的一件五代细白瓷注壶惊艳了他。
几十个夜晚,李怀林和孟繁峰一聊起井陉窑,就会不觉从晚饭时间说到深夜。“原来我的家乡有一座历史悠远长久的名窑。”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促使李怀林想更多了解井陉窑。
就这样,“省里来的孟老师”给生活在井陉窑遗址上的农民李怀林,打开了一扇浩瀚瑰丽的艺术之门。
孟繁峰的初衷,是想提高李怀林对井陉窑的认识,请他留意一些瓷片标本,带头保护井陉窑。没想到李怀林对井陉窑入了迷,还因为爱捡瓷片出了名。
在村民翻盖房屋挖出的地基土里,在下雨河坡冲出的瓦砾淤泥里,李怀林翻找、辨认出瓷片,捡回来清洗、断代、归类,十几年里,他的足迹遍布井陉窑古窑址所在的各个村落。
“看博物馆展柜里的瓷器,和亲手触摸到瓷片,感觉是不一样的,摸着它光滑的瓷胎,就好像能和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祖先对话了。”李怀林说。
为了让这份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延续,李怀林每次去井陉中小学给学生们讲井陉窑,都带上他捡的瓷片。有多少学生听课,他就带多少瓷片,每人一片,让大家都能触摸到家乡的非遗文化。
在如今的河北古代陶瓷研究领域,对井陉窑的关注、研究慢慢的变多。其中既有专业技术人员,也不乏李怀林这样由爱好而与井陉窑结缘的民间人士。
为了逐步推动定窑、井陉窑的相关研究,2019年7月,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共同主办了“重华窑光——定窑、井陉窑标本对比展”。
这次展览精选了定窑、井陉窑从唐至元代有代表性的标本300余件,完整器40余件(套),从烧造技术、装饰工艺、纹饰类别、器型品种等多角度展示了两窑的相似性与独特性,通过典型器物、标本的对比,直观展示了两大窑场的相通点与各自特色,其中,就有李怀林借出的部分瓷片标本。
2022年5月18日,石家庄市博物馆举办的“千年古窑·陉山瓷韵”井陉窑瓷器展,影响力也很大,同步开放的线上数字展览,至今还有很多人访问。
2013年,“井陉窑烧制技艺”入选第五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定窑、邢窑、磁州窑都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唯独井陉窑传统烧制技艺还没有评选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井陉窑传统烧制技艺全面系统的复原研究也尚未完成。
井陉地理区位相对偏僻,缺乏对新一代年轻制瓷手艺人的吸引力,导致后备人才短缺。而井陉窑的整体知名度不如定窑、邢窑、磁州窑,较难吸引外来资金,也限制了井陉窑工艺品的生产规模。
在《井陉》一诗中,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曾有“窑火出林青”的诗句。曾“出林青”的井陉窑,要重焕窑光,让沉睡在太行古陉的古老技艺再次照亮我们的生活,需要更加多人的共同行动。(河北日报记者 李冬云)
8月5日,陶瓷水镇“燕赵老字号”井陉“庆源成”瓷号正在赶制一批“中山茶具”。这些在外观设计上融入“战国第八雄”中山国元素的陶瓷茶具,带着石家庄地域文化特色。
“庆源成”瓷号每年生产陶瓷2万余件,研发出多种泥胎、釉料配方,同时创新器型外观,讲究粗泥细作,一些注入文化元素的产品,成为热销的井陉窑“文创伴手礼”。
井陉窑这一文化IP,从有人知,到有人做,到如今有市场,是从业者坚持不懈创新、推广的结果。
如今,在国内许多大型陶瓷、非遗、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主题展会上,都能看到井陉窑参展商的身影。
今年5月23日,在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石家庄市陉窑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井陉窑陶瓷,作为石家庄市代表团的特色文化产品之一亮相展会。
2023年举办的北京设计与艺术博览会上,井陉窑参展商展位负责人一天接待近百位客商,采用井陉当地陶土釉料烧制的粗瓷和绞胎瓷系列新产品大受关注,许多客商当场下订单。
随着一步步走出去,一些客商、设计类院校、文创团队通过展会与井陉窑建立起长期交流合作,井陉窑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2021年6月18日,“井陉窑”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石家庄市首家工业品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23年,井陉窑上榜河北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运用促进工程优秀案例,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短视频作品及产品展播活动。
感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井陉窑文化博物馆、保定市博物馆、石家庄市博物馆对本报道的全力支持。
- 上一篇:“临清的砖北京的城”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精品展露脸恭王府
- 下一篇:教你制造根雕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