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顺木雕:指尖技艺的传承与立异

    发表时间: 2024-09-17 来源:木门窗

产品说明

  安顺木雕与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安顺地戏休戚相关,以雕琢地戏面具“脸子”为主,雕琢工艺详尽杂乱,颜色艳丽亮堂,神态古拙,是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是屯堡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征文明标识。

  来到被誉为“我国傩雕第一村”的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走进安顺木雕非遗传承人鲍波的明创人文明屯雕艺术馆,各色绘声绘色的面具悬挂在墙上,数十把不同的刻刀摆放于桌案前,地面上散落着木屑。鲍波坐在木桩前进行截林、剖半、出胚作业,在刻刀的轻重改换、敲敲打打间,一张木雕面具初具模型,经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精密打磨及上色后,一张形象生动的地戏面具就制成了。

  周官村以制造木雕面具著称,鲍波从小潜移默化,在老师傅手口相传的教授下进行体系学习,经过勤学苦练加上尽心研究,现在有着熟练而又高明的雕琢方法与技巧。

  “作为面具的制造者,咱们第一步要考虑到表演者好不好佩带、压不压头,还有是不是便利长期佩带等问题。在选料上,要选用低密度的木材。”鲍波介绍,地戏面具巨细跟人脸差不多,加上头盔装修等,一般长约30公分,宽约20公分,依托“傍边取一半,五指定鼻尖,四指定下巴”的口诀进行制造,实在复原人脸份额。

  除了制造地戏面具外,为更好地推行传达屯堡文明、地戏文明,鲍波将板雕、立雕结合当地木雕,创造以屯堡文明、地戏文明为主题的Q版抱枕、小面具、银饰品、摆件等屯雕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构思碰撞出无限火花。一起,将屯堡木雕作为一门研学课程,推行至校园讲堂,招引学生体会地戏面具的雕琢与彩绘,让更多学生了解屯堡文明、喜爱屯堡文明。

  现在,和鲍波相同的安顺木雕非遗传承人们正致力于将这一陈旧技艺发扬光大,经过开设非遗木雕体会馆等方法,让更多人了解和体会安顺木雕的魅力。

  “传统文明是咱们的根,怎样在坚持初心的前提下让非遗走出去、得到开展,这是咱们应该考虑的。”鲍波表明,期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拿起接力棒,喜爱木雕、学习木雕,让安顺木雕技艺得到进一步宏扬、开展和立异。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