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12】近百件民间工艺品 跨过年月以“福”对话

    发表时间: 2024-06-25 来源:木门窗

产品说明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陈冬)“福”文明是我国最陈旧的民间传统文明之一,福建作为我国仅有以“福”命名的省份,可谓我国“福”文明荟萃集成之地。在闽人的日常日子中,蕴含着丰厚的“福”文明。剪纸、雕琢等手工技艺,民间常用的俗话俚语,器皿服饰上的斑纹图画……都藏着许多与“福”有关的元素。近来,一场以“福文明”为主题的古今艺术精品展在市文联艺术展览馆展出,著作凝聚着闽人的日子才智和对美好日子的神往。

  我国最陈旧的象形文字中就出现了“福”字。在传达过程中,我国人对“福”的内在进行了许多归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五福”。“五福”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中,所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时至今日,通过千百年的演化,“五福”又被归纳为“福、禄、寿、喜、财”五个字。

  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文明的内核,“福”文明在绵长的前史过程中,已逾越了“五福”所能涵括的规模,并终究成为我国传统吉利文明的代表。书法、剪纸、绘画、漆艺、木雕、石雕、瓷器等各种民间工艺,以及许多修建和日常日子中或隐或现与“福”字相关的吉利图画,它们表现出艺术家关于“福”文明表达方法的立异性与创造性。

  此次展出著作以古今“福”文明民间工艺著作跨时空的对话方法出现,包含由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供给的27件“福”文明主题著作,如用锡雕、影雕、漆线雕、丙烯画、玻璃钢烤漆、衍纸等工艺制作成的著作,传递着现代人对“福”的了解;由福建省源古前史博物馆供给的65件/套“福”文明主题藏品,以明清、民国时期为主。常见的家具——橱柜、桌椅、门窗、屏风,瓷盆、花瓶的瓶身,瓷碗的碗底,乃至供桌的桌围图画,都可见“福”文明的踪迹。这些物件除了有常见的“福”“寿”字样,还包含福禄寿三神、蝙蝠、鹿、龙、凤、白鹤、满意等十几种意象,表达着千百年来广阔民众寻求安全美好、请求福禄寿喜等的美好心愿。

  现在,“福”文明已成为展示福建人爱拼敢赢的性情和红红火火、美好美满日子的见证,成为两岸文脉、血脉相通和台湾同胞寻根溯祖的凭据,更成为联谊海外闽籍华裔华人、传达我国民间传统文明、讲好福建故事的重要载体。市文联副主席、市民文协会主席陈斌表明,福建正打响“福”文明品牌,举行“福”文明古今艺术精品展,期望能够引导观众全方面了解福建深沉的“福”文明根由和厦门民间文艺家的艺术成果,推动文明自傲自强。

  “‘福’文明最直观的表现就在闽南古厝中。”卢志明说,既有直观雕琢的“福”字,也有与“福”相关的纹样,这些元素都奇妙地融入修建中。其间,谐音在闽南古厝“福”文明的运用里较为常见。“蝙蝠”因“蝠”与“福”同音,所以成了祥瑞的标志。闽南民间会依据不同的造型,给予这些图样以不同的涵义和祝愿。如中心一只大蝙蝠,四周各刻一只小蝙蝠,涵义“五福临门”。除在修建上,这类图样也常见于闽南的神龛、床等器物装修上。此外,古代闽南民间常见的供盒、花瓶等,往往绘有“百福”的文字,相同标志着吉利。

  饮食中,也包含了许多“福”文明。卢志明说,在古代同安,祭祀时供桌上常见含有“福”字称号的贡品,如福碱粽、福糕、福碗粿等,过节典礼感满满,涵义把福分吃进肚子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些手工现已失传。”此外,闽南民间也有不少与“福”有关的俗话,如“碗底是福”,旨在教化人们要节约粮食,将碗里的食物吃净;“量大福大”,教育人们气量要大,多做善事,才干得到福报。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