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注册
-
城镇化门户网站
发表时间: 2023-12-22 来源:木雕
叶培成,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专家、文博副研究馆员。1986年至1996年,师从徐邦达先生学习书画鉴定,2003年至2007年师从史树青先生学习书画鉴定,2014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纸制品收藏博览会”和“第38个国际博览日”。长期从事流散文物的保护鉴定工作,并深入对古建筑和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的研究等工作,代表作有《湖北古民居建筑群的特征与保护》、《剖析宋代玉器雕琢的工艺特征》、《唐宋绘画中的建筑表象》、《从人文角度赏析宋代瓷器的色彩特征》、《隋唐玉器的时代特征浅析》、《浅析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的关系》等等。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5月18日是联合国规定的国际博物馆日,自1977年5月18日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创立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古建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员,它的建立有何意义?对城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近日,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专家叶培成接受了《城市化》的专访。他认为,古建博物馆,对抢救性地保护优秀历史建筑意义重大,它让城市更有价值和记忆。
《城市化》:到今年的5.18,已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博物馆有哪些作用?
叶培成:每年的5.18日即为国际博物馆日,但是每年的主题不同。国际博物馆协会年年都会针对这一特别的日子挑选一个主题,以反映社会关切的核心议题。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超级连接(Hyperconnectivity)”一词首次出现于2001年,以描述今日社会多渠道的沟通媒介,包括面对面的交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电话以及互联网。目前,全球联络网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在超级互联的今日世界,博物馆也融入了这一潮流,因此,国际博物馆协会就将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自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每年的5月18日都举办庆祝活动,2017年,共有157个国家的36000座博物馆参与了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博物馆旨在提醒公众它是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实现和平的重要机构。
《城市化》:博物馆我们见得很多,而古建博物馆却少见。这方面的情况请您介绍一下。
叶培成:的确,在各大城市均可见到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但是古建博物馆确实不多。在这里我就粗略地介绍一下“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它就是古建博物馆的代表之一。
湖北历史悠远长久,古民居建筑群众多,作为中国古民居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古民居建筑群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智慧与实践为一体的产物,更是中国古建筑文化和荆楚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和演变的重要载体之一。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湖北省共有古民居1541处,目前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200余处 但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到来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亟待加强加大对古民居建筑群的保护,充分发掘和利用古民居建筑群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增强民众对古民居建筑群的保护意识,积极探索新的保护模式。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应运而生了。
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经专家审核已达标为二级博物馆,现已报国家文物局,等待批复,它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汉黄陂区木兰湖畔的雨霖村,占地170亩,总建筑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其中搬迁复建的古民居建筑13栋,多为古民居建筑单体,于2008年对外免费开放,已形成了集保护、研究、展示荆楚传统民居建筑、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新型历史背景和文化展示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依托湖北区域内特色显著的名人故宅、百姓民居、宗祠、会馆等古民居建筑配以湖北明代藩王历史背景和文化专题陈列展以及辅助设施,充分展示了荆楚地域悠久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民间古建筑艺术魅力,具备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搬迁复建的古民居建筑群和古建筑博物馆。
叶培成:所谓“搬迁复建的古民居建筑群和古建筑博物馆”就是将异地分散零落的古民居建筑,集中搬迁到一个地方而重建起来的古民居建筑群和古建筑博物馆。
“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建立在保护中遵循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规划利用、政府主导、传承发展”的原则,这种集中搬迁复建博物馆保护的方式,也成为古建筑保护的“经验之作”。它通过对湖北省境内分散于民间而具备极其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生态及旁边的环境已遭破坏而缺乏保护手段的古民居文物建筑及其构件经过规划论证,实行集中搬迁复建,形成了一个以保护湖北古民居建筑群遗产为依托,以保存传承湖北风俗习惯为特征,将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这个古建筑博物馆,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历史建筑文化和休闲旅游的特色场所,同时也探索一条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使文物保护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武汉是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丰厚的遗存,但是古建筑博物馆是一项空白。无疑,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建立为这座城市传承了文化,增添了价值和印记。
叶培成: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又称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有6大区域,以古民居建筑群为依托,展出了200多件蕲春荆敬王墓、江夏龙泉山明楚昭王墓的随葬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0余件,是一座展示明代藩王历史背景和文化和传统民居建筑的专题博物馆。这里既有半部世家(宋太祖旁系后裔)的民居,又有出过许多才子的廖氏官堂,以及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的指挥部。湖北的阳新、通山、枣阳、崇阳和武昌的首批十几座古民居、宗祠会馆等建筑,均已呈现在木兰湖畔,供游人免费参观。
不仅如此,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还成立了“传统民居研究中心”。它是在针对湖北省在传统民居研究和保护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并面临更加大规模的展开研究工作的状况,在园区建立的传统民居研究中心,旨在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合作,在海内外聘请知名专家,定期召开研讨会,走访调查,汇聚资料、成果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工作、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已在国际国内民居研究中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城市化》:博物馆有一个让游客走进来参观的过程,还有一个就是主动走出去展示自己的途径。在后者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叶培成:的确,要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这两者都不能少。在“走出去”方面,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做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2017年9月,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就与湖北省高校博物馆协会合作,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碧瓦朱甍——荆楚古建筑图片巡展”系列活动。通过展览走进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等9所高校,依托生动的案例,详实地介绍了湖北古建筑的传统风貌和保护工作成就。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们无不为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感到骄傲与自豪,在轻松自然的交流氛围中学习了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和感受了城市的历史印记。这也是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迈出“从象牙塔走进大千世界”的重要一步。
叶培成: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首先它是一个古建筑群,所以它与一般博物馆不同的是首先要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湖北对于古民居建筑群的保护较为重视,对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建筑群,各地人民政府均将古民居建筑群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建立了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工作责任制和联动工作机制,特别是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古民居建筑群的调查认定、保护规划、监督管理等工作;城乡规划、城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古民居建筑群保护相关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古民居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检查指导等工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旅游、林业、公安、工商行政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古民居建筑群保护相关工作。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在保护好古建筑的基础上,也就保护好了这个博物馆。
在具体的保护防治上,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病虫害的侵害,因为木质的古建筑多,对白蚁的防治就成为了一项长期的课题。在这方面,我馆文博馆员张纪盛同志多年来,潜心研究,克难攻坚,根据古建筑博物馆白蚁危害的情况、白蚁危害的种类及建筑特点制定相应了技术方案和举措;对已修复的房屋建筑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对古民居建筑群周围房屋采取封闭式防治措施;对古民居建筑群内外的园林绿化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对古民居建筑群内外的房屋建筑采取监测-控制措施等等,并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点巢法、针注法、线路传染法、监控投饵法等技术,有效地对白蚁等病虫害进行了防治,保护了古建筑,并形成了《浅析“雨霖村古建筑群”的病虫危害及防止》等研究成果。
《城市化》:这种位于郊区的古建筑博物馆该怎样引导社区居民延续传统生活方式,创新对古民居建筑群的保护。
叶培成:建立古民居建筑博物馆,要力求在不失去古村落原有的居民生活方式及民俗习惯的同时,根据现存的居民经济生活模式依附于其所居住的古民居建筑群开发旅游以此注入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形成一种新的村落生活方式,通过依古养今,延续当地居民的生活模式来培养与强调地方旅游的特色与文化内涵。居民利用古建筑的同时就会自发地保护修缮古建筑;而外来游客对当地历史背景和文化与民风民俗的理解与认同也能成为村落居民及游客共同保护当地古建筑自觉行为的动力,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自觉保护古民居建筑博物馆的良好行为延续下去。
叶培成: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提出这个“新方法、新公众”的主题非常好。因为如果我们不考虑博物馆所创造的各种联系,我们就无法了解博物馆发挥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是当地社区、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中无法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能吸引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新的观众:博物馆可以将藏品数字化,为展览增添多媒体元素,比如,一个简单的社会化媒体“标签”就可以让公众在社会化媒体上分享体验。这就要求博物馆为了保持对社会的关切,要将视野投向当地的社区,以及组成社区的多元群体。近年来,我们见证许多博物馆通过与少数群体、原住民和地方机构合作组织的一些公众活动。为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更多的联系,古建博物馆也必须开创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式,以传承历史和文化,让城市更有记忆!
- 上一篇:内蒙-北极星环保网
- 下一篇:听村庄古建“讲故事”(人文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