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家祠砖雕——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的杰作

    发表时间: 2024-06-28 来源:木雕

产品说明

  建成于1894年的广州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是现存顶级规模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它集中了广府建筑装饰艺术大成,其上的“三雕两塑一画”,即石雕、木雕、砖雕、灰塑、陶塑、壁画,造型生动、工艺精美,是公认的广府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杰作。

  陈家祠的这些建筑装饰艺术,除壁画已无存外,其余的虽经多次维修,但还基本保持了原状,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本文中,我们专门说说陈家祠的砖雕。

  广府砖雕既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室内外重要装饰品之一,雅致的砖雕富于书卷气,能很好地改变墙体单调呆板的观感,在较为上档次的广府传统建筑中应用广泛。最初,它仅出现在建筑的局部,如窗花、墀头、神龛边框等地方,作较简单的装饰点缀;后来,出现了组合式的大型砖雕,用于照壁、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柱头等大面积墙体的装饰,大者由百余块砖雕组成,用材以东莞精炼烧制的水磨青砖为主。雕刻对象有人物、花鸟虫鱼及瑞兽佳果等,多以民间故事、吉祥祝福等为表现内容。

  在陈家祠6400平方米的装饰艺术品里,砖雕并不算多,主要分布在首进的檐墙、墀头以及廊门上部等地。其中最耀眼夺目的,当属首进外檐墙上的6幅大型带边框的砖雕图,它们分列在大门左右两侧,左边依次是《松鹊图》《梁山聚义图》《梧桐柳杏凤凰图》,右边是《百鸟图》《刘庆伏狼驹图》《五伦全图》。

  通过比照拍摄于晚清及民国初年陈家祠的影像资料,我们大家可以发现,现存的6幅大型砖雕除了进行过局部修补外,大体上保存了当年的风貌,算是原作。这样的清代砖雕原作,在现存的广府传统建筑上已不多见,而陈家祠里的砖雕作品中,许多还带有年款、名款,更显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这6幅砖雕最大的两幅为人物作品,分别是《梁山聚义图》和《刘庆伏狼驹图》,各宽3.6米、高1.75米,单幅面积达到6.3平方米,如此巨大的砖雕在广府建筑中极为少见。

  《梁山聚义图》表现的是梁山好汉在“托塔天王”晁盖的带领下,正在“聚义厅”畅叙的情景,人物达52人之多,造型各异,性格突出,可惜的是其中多数人物曾被维修。该作品无款识,标题是后人据内容所拟。

  《刘庆伏狼驹图》讲述的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宋年间,西夏国送给宋朝一匹叫做“狼驹”的烈马,并扬言如果没有人能够降伏,西夏就要兴兵攻打中原。最终,狄青麾下猛将刘庆制伏了这匹“狼驹”。此砖雕构图巧妙,人物有40多位,雕刻得栩栩如生。作品无题款,下方雕有“瑞昌造”字样,标题是后人据图内容所拟。

  余下的4幅砖雕是花鸟作品,各宽3.4米、高1.65米,单幅面积达到5.6平方米。其中,《松鹊图》以松树和喜鹊构成主要图案,寓意长寿吉祥。作品只有年款“时于光绪甲午(1894年)下浣偶书“几字,疑有缺失。《梧桐柳杏凤凰图》以梧桐、柳树、杏树和凤凰构成主要图案,寓意喜事连连,款识有画名、年款以及雕刻者黄南山的署名。《百鸟图》以鸟、松树、竹子等为雕刻的对象,寓意家族兴旺发达,款识有画名、题画诗、年款和雕刻者黄南山的署名。《五伦全图》雕刻有凤凰、仙鹤、鸳鸯、鹁鸪和黄莺五种禽鸟,这几种禽鸟在古代代表着五伦又称五常,意在提醒人们要注意遵守五种人伦准则,款识有画名、题画诗和雕刻者黄南山的署名。

  这4幅花鸟作品的两侧,都配有字体各异的砖雕书法,以历代诗文为题写对象。例如,《百鸟图》左右题写的是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黄南山”和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邓子舟书。”

  用砖雕来展示古代诗文和书法艺术,让典雅的砖雕更富浓郁的文化气息,是广府砖雕的一大特色。

  这6幅砖雕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雕刻水平,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性作品,在全国范围看,也属罕见精品。

  广府砖雕与北方砖雕相比,在制作工艺上各有特点。北方砖雕多是在泥坯上雕好图案,再送入柴窑烧制,但广府砖雕大多是在烧制好的青砖上雕刻而成,是真正的“砖雕”。这种雕刻方式,特别有利于细腻的刻画和细节的表达。因此,较之于北方砖雕的粗犷浑厚,广府砖雕显得纤巧玲珑,精妙入微,有“花瓣薄如纸,胡须细如丝”的效果,即花瓣薄如纸张,人物胡须清晰可数,又称“挂线砖雕”。

  广府砖雕的雕刻手法多样,浅浮雕、高浮雕、阴刻、透雕和线刻交替穿插使用,一件作品往往由几层砖块组构,最甚者有七八层的深度,景致立体, 富于起伏变化,“舞台效果”强烈。在不同时辰的阳光照射之下,作品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高光部分更是熠熠生辉。

  广府砖雕的制作,一般是先有整体图案勾画设计,然后按图依次雕制一件件砖料,最后整合砌上墙面完成作品。

  那么,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为何能成为公认的艺术杰作呢?背景是这样的:陈家祠是广东地区最著名的合族祠,它是由广东第一大姓“陈姓”集全省72县陈姓宗族之力建造的。为建造这个祠堂,陈氏宗族筹集了大量资金,以竞标的方式重金延聘广府地区建筑界一流高手,分门别类来主持建筑的各个方面的设计和建造,操刀“三雕两塑一画”的黄南山、陈兆南、杨鉴庭、黎壁竹、邓子舟、杨瑞石等工匠,都是当时广府建筑界的名匠,像番禺人黄南山,就是广府砖雕界数一数二的大师。他除了在首进檐墙上的6幅大型砖雕有多件署名作品外,陈家祠四个廊门之一“庆基廊”门楣上的砖雕以及首进西厅北向墀头砖雕《竹鹤图》,也是他的署名作品。要知道,工匠地位在当年并不高,能在如此重要的建筑上留下自己的签名,如果不是业界德高望重的巨匠,根本不可想象。另外,黄南山还是一位壁画高手,仅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新雅、花山和花东四镇街,至少有8座现存祠堂的壁画有他的署名作品。

  对于能工巧匠来说,能参与陈家祠这样的广府地区顶尖级建筑工程,不仅酬劳上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更是笑傲江湖的难逢机会,他们自然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投入其中。

  广府传统建筑上的砖雕是文物,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是任何今天的仿制品所不能替换和取代的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真正的清代民国砖雕原作已所剩无几,急待保护。然而,实施保护应有规可循,而不是粗放随意式的“保护”。

  毋庸讳言的是,由于广府传统建筑的民间属性,许多传统建筑上的砖雕维修都是在缺失严格原始纪录,又没有“可识别”强硬规定的状态下“竣工”的。许多“维修”后的老砖雕已成新制砖雕,但再好的仿古品,与文物原作也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我们亟须开展对清代民国广府砖雕原作资料的整理,对其时代特征进行归纳,建立最基本的数据库,为有效保护和研究提供“识别的标志”。

  建成于1894年的广州陈家祠(又名陈氏书院)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它集中了广府建筑装饰艺术大成,其上的“三雕两塑一画”,即石雕、木雕、砖雕、灰塑、陶塑、壁画,造型生动、工艺精美,是公认的广府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杰作。

  陈家祠的这些建筑装饰艺术,除壁画已无存外,其余的虽经多次维修,但还基本保持了原状,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本文中,我们专门说说陈家祠的砖雕。

  广府砖雕既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室内外重要装饰品之一,雅致的砖雕富于书卷气,能很好地改变墙体单调呆板的观感,在较为上档次的广府传统建筑中应用广泛。最初,它仅出现在建筑的局部,如窗花、墀头、神龛边框等地方,作较简单的装饰点缀;后来,出现了组合式的大型砖雕,用于照壁、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柱头等大面积墙体的装饰,大者由百余块砖雕组成,用材以东莞精炼烧制的水磨青砖为主。雕刻对象有人物、花鸟虫鱼及瑞兽佳果等,多以民间故事、吉祥祝福等为表现内容。

  在陈家祠6400平方米的装饰艺术品里,砖雕并不算多,主要分布在首进的檐墙、墀头以及廊门上部等地。其中最为耀眼夺目的,当属首进外檐墙上的6幅大型带边框的砖雕图,它们分列在大门左右两侧,左边依次是《松鹊图》《梁山聚义图》《梧桐柳杏凤凰图》,右边是《百鸟图》《刘庆伏狼驹图》《五伦全图》。

  通过比照拍摄于晚清及民国初年陈家祠的影像资料,我们不难发现,现存的6幅大型砖雕除了进行过局部修补外,大体上保存了当年的风貌,算是原作。这样的清代砖雕原作,在现存的广府传统建筑上已不多见,而陈家祠里的砖雕作品中,许多还带有年款、名款,更显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这6幅砖雕最大的两幅为人物作品,分别是《梁山聚义图》和《刘庆伏狼驹图》,各宽3.6米、高1.75米,单幅面积达到6.3平方米,如此巨大的砖雕在广府建筑中极为少见。

  《梁山聚义图》表现的是梁山好汉在“托塔天王”晁盖的带领下,正在“聚义厅”畅叙的情景,人物达52人之多,造型各异,性格突出,可惜的是其中多数人物曾被维修。该作品无款识,标题是后人据内容所拟。

  《刘庆伏狼驹图》讲述的是一个民间故事:大宋年间,西夏国送给宋朝一匹叫做“狼驹”的烈马,并扬言假如没有人能够降伏,西夏就要兴兵攻打中原。最终,狄青麾下猛将刘庆制伏了这匹“狼驹”。此砖雕构图巧妙,人物有40多位,雕刻得栩栩如生。作品无题款,下方雕有“瑞昌造”字样,标题是后人据图内容所拟。

  余下的4幅砖雕是花鸟作品,各宽3.4米、高1.65米,单幅面积达到5.6平方米。其中,《松鹊图》以松树和喜鹊构成主要图案,寓意长寿吉祥。作品只有年款“时于光绪甲午(1894年)下浣偶书“几字,疑有缺失。《梧桐柳杏凤凰图》以梧桐、柳树、杏树和凤凰构成主要图案,寓意喜事连连,款识有画名、年款以及雕刻者黄南山的署名。《百鸟图》以鸟、松树、竹子等为雕刻的对象,寓意家族兴旺发达,款识有画名、题画诗、年款和雕刻者黄南山的署名。《五伦全图》雕刻有凤凰、仙鹤、鸳鸯、鹁鸪和黄莺五种禽鸟,这几种禽鸟在古代代表着五伦又称五常,意在提醒人们要注意遵守五种人伦准则,款识有画名、题画诗和雕刻者黄南山的署名。

  这4幅花鸟作品的两侧,都配有字体各异的砖雕书法,以历代诗文为题写对象。例如,《百鸟图》左右题写的是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黄南山”和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邓子舟书。”

  用砖雕来展示古代诗文和书法艺术,让典雅的砖雕更富浓郁的文化气息,是广府砖雕的一大特色。

  这6幅砖雕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雕刻水平,都堪称南派砖雕的代表性作品,在全国范围看,也属罕见精品。

  广府砖雕与北方砖雕相比,在制作工艺上各有特点。北方砖雕多是在泥坯上雕好图案,再送入柴窑烧制,但广府砖雕大多是在烧制好的青砖上雕刻而成,是真正的“砖雕”。这种雕刻方式,特别有利于细腻的刻画和细节的表达。因此,较之于北方砖雕的粗犷浑厚,广府砖雕显得纤巧玲珑,精妙入微,有“花瓣薄如纸,胡须细如丝”的效果,即花瓣薄如纸张,人物胡须清晰可数,又称“挂线砖雕”。

  广府砖雕的雕刻手法多样,浅浮雕、高浮雕、阴刻、透雕和线刻交替穿插使用,一件作品往往由几层砖块组构,最甚者有七八层的深度,景致立体, 富于起伏变化,“舞台效果”强烈。在不同时辰的阳光照射之下,作品还能呈现出黑、白、青、灰等不同色泽,高光部分更是熠熠生辉。

  广府砖雕的制作,一般是先有整体图案勾画设计,然后按图依次雕制一件件砖料,最后整合砌上墙面完成作品。

  那么,陈家祠的建筑装饰艺术,为何能成为公认的艺术杰作呢?背景是这样的:陈家祠是广东地区最著名的合族祠,它是由广东第一大姓“陈姓”集全省72县陈姓宗族之力建造的。为建造这个祠堂,陈氏宗族筹集了大量资金,以竞标的方式重金延聘广府地区建筑界一流高手,分门别类来主持建筑的每个方面的设计和建造,操刀“三雕两塑一画”的黄南山、陈兆南、杨鉴庭、黎壁竹、邓子舟、杨瑞石等工匠,都是当时广府建筑界的名匠,像番禺人黄南山,就是广府砖雕界数一数二的大师。他除了在首进檐墙上的6幅大型砖雕有多件署名作品外,陈家祠四个廊门之一“庆基廊”门楣上的砖雕以及首进西厅北向墀头砖雕《竹鹤图》,也是他的署名作品。要知道,工匠地位在当年并不高,能在如此重要的建筑上留下自己的签名,若不是业界德高望重的巨匠,根本不可想象。另外,黄南山还是一位壁画高手,仅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新雅、花山和花东四镇街,至少有8座现存祠堂的壁画有他的署名作品。

  对于能工巧匠来说,能参与陈家祠这样的广府地区顶尖级建筑工程,不仅酬劳上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更是笑傲江湖的难逢机会,他们自然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投入其中。

  广府传统建筑上的砖雕是文物,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是任何今天的仿制品所不能替换和取代的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真正的清代民国砖雕原作已所剩无几,急待保护。然而,实施保护应有规可循,而不是粗放随意式的“保护”。

  毋庸讳言的是,由于广府传统建筑的民间属性,许多传统建筑上的砖雕维修都是在缺失严格原始纪录,又没有“可识别”强硬规定的状态下“竣工”的。许多“维修”后的老砖雕已成新制砖雕,但再好的仿古品,与文物原作也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我们亟须开展对清代民国广府砖雕原作资料的整理,对其时代特征进行归纳,建立最基本的数据库,为有效保护和研究提供“识别的标志”。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