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烧出的金砖——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纪事

    发表时间: 2023-10-13 来源:小青瓦

产品说明

  沿着阳澄湖西路,一路行进,你有没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处极具现代感,人来人往、玻璃幕墙的商业综合体,一处是幽静广阔、低矮的砖瓦建筑,看似不协调的两者在不远的地方融洽的矗立着。

  是的,在阳澄湖西路这条城市主干道上藏着一处御窑金砖博物馆,而那位于繁花中心附近的砖瓦建筑正是其所在。

  “在这样一个城市中心地段,建立这样一座占地面积广阔的博物馆,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魄力的决定”,苏州相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市相城区相影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前工程部副部长沈泉男如是说道。

  伴随着2003年的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两座古窑进入公众视野,金砖文化也开始被更多人了解到。

  沈泉男介绍,“据民间传说,这些窑是御窑,用于给北京故宫烧制金砖,经过大量的采访、查阅资料,这种观点得到了证实。”

  窑金砖的制作流程与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陆慕御窑址又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通过建造博物馆,保护活态文物,展示金砖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想法也在慢慢萌发。

  这种设想终于变为了现实,建设于御窑遗址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在这一天揭开了神秘面纱。

  据了解,御窑金砖博物馆占地面积3887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87平方米,它试图通过建筑的组织营造,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御窑金砖”的历炼过程及其背后埋藏的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博物馆由服务中心、交流中心、核心保护区、博物馆主馆、技作研究中心等几个功能区域组成。

  核心保护区以两座古窑为核心,无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还是所承载的金砖制作意义,都使得它们成为了国内少有的“活态文物”,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坍塌,现在依然继续在日夜不停地烧制;而技作研究中心目前还在着手准备中,计划跟与御窑金砖颇有渊源的故宫联手进行。

  其实,即便是撇去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单看建筑本身便足够有艺术感。

  御窑金砖博物馆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主持设计,他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等奖项。

  作品曾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法中文化年、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多个国际展览及国内展览。

  走进御窑金砖博物馆,入口处一路延伸到元和塘的长长砖墙与繁茂的绿树,共同将城市的喧嚣隔绝开来。

  整座博物馆的设计颠覆了江南地区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风格,采用了“野趣园林”的设计理念,有着北方皇朝建筑风格的大气,甫一进来,便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信步于青砖廊桥之上,可见碧波盈盈、苇草相映的池塘,以及不远处红黑相间,披着煤矸石砖块外衣,既像宫殿又像砖窑的主馆。

  作为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建筑,主馆从三个层面将御窑金砖“开物”“成器”“致用”的不同历程完整展现出来。

  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科技模拟、互动游戏等多种展陈手段,层层递进,生动再现了御窑金砖从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黄泥粘土到王朝最高殿堂,成为“奉旨成造”的”钦工物料”,成为专为皇室御用的“天下第一砖”的历炼过程;

  如今,徜徉馆内,古朴沧桑的建筑,宁静悠远的氛围,袅袅飘拂的窑烟仿佛要带人回到600年前。

  相传,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经香山帮鼻祖蒯祥引荐,再加上陆慕所出产的砖本就光亮结实更胜一筹,因此得以选用,铺在了故宫三大殿之中,永乐皇帝也赐下“御窑”之名。

  据介绍,“金砖”在明代以及清代顺治、康熙之前尚且叫做“方砖”,而康熙后期开始采用“金砖”的说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一方面,此砖专运北京,北京的“京”与“金”谐音;另一方面,金砖质地坚硬,敲击有金石之声;还有就是金砖十分昂贵,以前有说法,一两黄金一块砖。

  金砖的制作流程与工艺讲究,耗时漫长,从挖泥到最后烧制成砖,需要经过700多天的时间,故而产量有限。

  烧制一块金砖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烘干、焙烧、窨水、出窑等一系列流程,共29道工序。

  选泥所选用的不是普通的泥,而是对铁含量有要求,以前多选用陆慕一带原生的铁硒黄泥,如今原料挖掘受限,多采用与开发商合作的方式,购买开发商挖地基、地下室时符合标准要求的泥土。

  烧制时,大砖必须放在温度、出气最好,窨水时水滴不到的地方,一个窑只能中间一部分放大砖,其上面、下面、四角边上只能放小砖或瓦起到保护作用,根据窑的大小所出产的砖数量不同,一般是100到150块,每块砖重达200多斤。

  现在,金砖虽然走下了庙堂,但还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由于古法制砖实在太过耗时耗力且十分昂贵,因此所制金砖目前大多数都用在博物馆与故宫的相关研究课题。

  但方砖所具有的古朴结实、根据气候吸收吐纳水汽等特性,也使其备受市场青睐,采用现代工艺制作的大方砖,在园林、寺庙、别墅等的铺设中被广泛使用。

  御窑金砖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展示“御窑金砖”的博物馆,不单单是要呈现那些可以触摸的实体文物,铭记可供追溯的历史,纪念曾经的光辉,还要传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对于很多年纪大的人而言,制砖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情况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大家常常在校园里,在学生群体中展开互动,还制作了一些可以做小砖的木质模型的胚帮助孩子们了解,我们也是希望在普及给他们一些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精神。

  作为博物馆,御窑金砖博物馆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它没有停留在仅仅展示金砖的生产工具、历史上漕运过程、有记录的文献资料、目前金砖生产和保护现状等的层面。

  在这里,参观者还能够正常的看到御窑金砖烧制、加工、检验等“活态”制作的步骤,体验简单制作金砖泥坯、在金砖上练习书法等。

  “金砖备供库储颁,宫庙需材岂等闲。匠做初成惊国变,可堪流落到人间。”馆内陈列着的从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1430多块横跨了15个朝代的古金砖,是过去数百年荣辱兴衰的见证者,也是金砖文化开启新纪元的纪念者。

  御窑金砖博物馆从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生产与展示相结合、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等五大布展原则出发,将金砖文化的台前幕后推向公众的同时,也将相城的其他非遗传承如缂丝、蟋蟀盆、青铜器、草编等一并展现在大家面前,它已成为了展现相城区文化品位、加强对外宣传交流的“形象大使”。

  其实,从诞生伊始,御窑金砖博物馆便成为了相城的文化新名片,承担着“古韵今风、文化传承”的重任。窑火相传六百载,新的篇章正在书写。

  为了弘扬非遗文化,御窑金砖博物馆还推出了2条携程的周末游线条同程的亲子互动体验游线条驴妈妈的文化探秘·金砖技艺DIY线路等。

  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来自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学校等的团队630余批次,其中不乏政要;同时交流中心也承接了多次展览。

  随着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不断的提高,众口载誉的御窑金砖博物馆也受到了所有的领域人士的关注,多个影视剧组在此开机,也经常有专业或非专业技术人员来此写写拍拍,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来说,这也助力了博物馆知名度的提升。

  下一步御窑博物馆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对外提升形象,对内提升工作人员的“内功”,同时进一步开展对金砖文化的研究,例如御窑窑址范围等。

  另外,博物馆也将开拓相关的文创产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加深游客心中对金砖文化的印象、对相城非遗文化的印象,让博物馆成为推动相城非遗文化发展、促进全区文化繁荣的闪光点。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