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当代陶瓷雕塑的发展趋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渐进性创新

    发表时间: 2024-03-18 来源:杏彩体育注册

产品说明

  纵观景德镇当代陶瓷雕塑形成之背景,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逐渐探索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专属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学院派群体的建设与发展中竭力吸吮新时代的艺术新风。作为传统手工艺城市代表之一,开放战略的实施为景德镇的复兴带来了契机,可以说,当今景德镇的突出成果和战绩是建立在国家政策开放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一基础景德镇就便不可能有如此之成就,也就不会有当代陶瓷雕塑艺术繁荣景象的存在。

  处于新社会的转型期,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体系必须及时储备超前的知识性、服务性、环保性观念意识,力争在更高级、更全面的全球化发展中谋求一席之地。因此在陶瓷艺术的生产、设计、创作以及传播等多个角度,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表现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文化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发挥必要的推动作用。

  就景德镇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形势来看,现已经探索并储备了良好且具有未来发展前途的平台和举措。大批历史艺术文物与现当代具有前瞻性的作品被集中收录,如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官窑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美术馆等专业场馆,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展示搭建了舞台。

  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在此处搭建,如陶溪川、三宝蓬艺术聚落、珠山东市等大批以集文创、艺术与研学为一体的社区空间,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或地方性政府企业相继开办了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中国景德镇陶瓷国际博览会等重大国际艺术展览和学术交流论坛。近年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搭建,为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孕育着更多多元化、国际化的视野、催生着新的艺术形式与风格。

  在现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推陈出新的艺术新时期,以及即将迎来的全面多元化发展格局,它们共同要求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必须且必然做到与时俱进、与艺共行,如何对传统陶瓷雕塑艺术进行相对有效的传承与创新、对现有新艺术形式进行吸纳借鉴和再创,这两者显得很重要。因此,作者觉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渐进性创新和在表现时代的过程中突破性创新这两个方向应为景德镇持续行进的两条重要路径。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政策的支持与表率,而政策的推动也将为艺术的再创提供更鲜明的动力支撑和更具展望性的发展前途。景德镇陶瓷雕塑作为本地独具特色的、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传承与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中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性作用。陶瓷雕塑艺术的深厚底蕴为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拓出新的视野、碰撞出新的学术观点,同时这也将为景德镇瓷艺的发展输送着新的理论指导和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反之,试验区的提出与搭建,也为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的再次创新、交流借鉴提供了新的平台,吸引着大批高质量人才的到来,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价值、新时代特征、景德镇特点”的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传承创新条例》也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对景德镇陶瓷雕塑技艺传承、文物保护、对外传播、以及人才引进与传播起到指引性作用。

  在时代力量的推动下,当代艺术的文与质统一慢慢的变成为创作与设计的必要结合点。但从笔者在景德镇近七年的生活与考察过程中逐渐发现,现有艺术创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短板。从某些艺术参展作品来看,部分作品多是利用已有形式语言,如清一色传统影青、传统白,技法、装饰也是简单的重组,无法在思维与观念、技艺与表现中得到突破,缺乏新力量、新形式的出现,最后导致当代艺术家越来越难地形成个人新颖风格。

  除此之外,部分艺术创作极易出现剑走偏锋的情况,创作中注重形式,突出流行、现代趋势,而作品缺乏文化和精神的支撑,无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国古代艺术强调感受生活,重视性灵、形神、意境。古有“气韵生动”“传神写照”,重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林泉之心”,注重凝神寂照、澄怀观道、游目周览、俯仰自得,为艺术之大雅、大淡营造泊然无染,空灵幽渺的意境。

  在姚永康、刘远长、周国桢、吕品昌、黄胜等人的带领下,景德镇“新文人陶瓷雕塑”创作体系已经逐渐形成。自上世纪末开始,姚永康便以宋“君子瓷”表现“世纪娃”系列,在“自然与自由”之中表现着人性的诉求和自在的生活状态。他在主题上多借鉴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如莲叶、狮子、鱼、胖娃娃等;在形式上吸收传统民间捏塑的意趣,悠然自得,趣味十足;在审美上表现中国文人写意画的笔墨气息,灵趣生动、清润典雅,是对景德镇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人表现。

  黄胜是本世纪景德镇陶艺创作体系中践行“新文人陶瓷雕塑”的先行者,他早在2003年开始创作的青白瓷系列作品已崭露头角,作品以写意为主,表现传统文人、仕女游春、抚琴之景象,如《诗意江南》《中国山水》《文人写意》等,在意蕴上追求平淡、天真、雅湛的文人画美学品格。

  2007年以后开创的“文人山水系列”则更突出艺术精神与创作的统一,在山水题材创作中,黄胜借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为主题,如米芾拜石、逍遥游、溪山行旅等,在审美内涵上继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精神,在塑造手法上集中表现着现代艺术的新形势和新语言。

  2017年至今,黄胜在艺术之路上深入挖掘,开创新式“文人系列”,塑造了岁寒三友、八大山人、米芾等人物形象,以及仁者乐山、观山、大江东去等彰显文人博大浑厚、旷达胸襟的人文气韵,具有典型的东方美学意蕴。以作品传承文化、表现时代的理念已再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初具规模,如刘远长的《八大山人》《楚魂》,作品整体气韵深沉,恢宏大气。

  曹春生的《莲心》《慧》等作品,典雅安逸,韵味十足。解晓明的堆塑“山水”系列,在利用堆塑技法表现传统山水画意,雅趣盎然。冯都通的“戏曲人物”系列,形体利用具象表现手法,再做艺术化处理,人物韵味十足。覃福勇的“飞天”系列则采用浮雕形式在泥板上堆画,有笔墨书写之意趣。除此之外,如赵兰涛的《卧云观山》、邵长宗的《低空飞行》、郑冬梅的《洛水》、付磊磊的《城市山水》等作品,形成了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表现的面貌。

  虽说形式美是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评部分,但文化内涵同样也是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在近千年的传承中开拓创新,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精神慢慢的变成为本土特色表现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对这一优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句时代要求做渐进性创新。

  自古以来,景德镇以彩绘装饰闻名中外,而对于“塑”之探求略有不及石湾、佛山等其他产区,故此继续学习其他产区和雕塑中的优秀成分进行充实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目见百步之外,不能处自见其睫”,只有正视问题,以延续寄寓神功之技巧、生动有趣之心得、革故鼎新之理念,别具一格之创作为精神指导,才能为展示我国文化渊源、提升全民文化自信起到必要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景漂群体”开始步入景德镇。起初是他们为了短期参观游学,而这里独有的艺术气息和慢节奏的生活状态留下了数以千计有才华、有想法的“外来者”。21世纪以来外国陶艺家来到景德镇开创个人实验工作室已经不足为奇,他们将外来开放的艺术思想、多样的艺术观念、创新的艺术形式和创新的材料艺术语言投射于此,打破了景德镇传统陶艺的固有印象,为景德镇艺术发展输送着国际化前瞻动力。

  反之景德镇也为迎接该群体的到来搭建了多类学术与实验平台,如乐天陶设、国际青年旅社等空间的应用,聚集着景德镇本地工艺匠人与外来景漂群体,提供给全国各地艺术专业与非艺术专业群体实习和创作的场地。景漂群体的规模随时代的发展日益庞大,未来的景德镇艺术也将形成更加庞大的再创群体,多样思维和语言将会再次激烈碰撞,擦除火花,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艺术新变革。各类新生力量的融入也将不断打破景德镇艺术创作的固有思维,为孕育新的艺术形式和创新观念提供了新契机。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加快建设步伐,在陶瓷雕塑课程与专业的构建中,选优配强优秀专业教师、提供配套场地和有关设施,研发且出版了《现代陶艺技法》《陶瓷雕塑造型与材料应用》《景德镇陶瓷雕塑》等优秀书刊与专业论文。在学校学院和教师团队的努力下,培养了新一代的陶瓷雕塑人才,大批毕业生留景创业,在“以一带多”的作用下吸引了大批优秀雕塑人才的加入,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学院一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打造多形式平台,逐一开展各类陶瓷艺术展览、论坛、讲座,如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景德镇陶瓷大学青年教师推介计划(青年教师学术提名展)、百年奋进铸辉煌100周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艺术作品展、“陶瓷与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通过新平台的成功搭建,在加强交流学习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该些举措为传承与创新“陶瓷”这一中国传统特色形式的“走出去一引进来”发挥着良效推动作用,从国际化平台出发,开拓着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文化视野。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