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说明

  “刻砖刘”与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以及风筝魏,并称“天津四大民间艺术”。刻砖刘和泥人张都是天津民间工艺的代表。后者指的是一个宗族,而前者专指一个人——刘凤鸣。

  天津的砖刻工艺,昌盛于明清年代。刻砖技能并没有独立,一般由瓦工兼做。拿手刻砖手工的匠人被称为“刻花活儿的”或许“凿花活儿的”,而详细的刻砖工艺被通称为“细活儿”。

  道光年间,回族刻砖艺人马顺清,将天津砖刻发展为独立于修建之外的职业。他创始的“堆贴法”,即在砖面上加贴一小块砖,以扩展空间,使著作有更强的层次感,内容也愈加五光十色,有花鸟、景色、人物、故事等,然后确立了天津砖雕的艺术风格。在天津大名鼎鼎的石家大院,砖刻为马顺清的代表著作。

  马顺清的砖刻,构图整体性强,刀法简明稳健,豪宕朴素。“刻砖刘”刘凤鸣是马顺清的外孙,作为马氏砖刻艺术的承继人,15岁就跟着外祖父以及舅舅马少清学艺,承继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发明了天津刻砖的共同风格,被人们称为“刻砖刘”。“刻砖刘”以立体和半立体透雕见长,构图饱满,内容充分,结构谨慎,既生动、宛转,又赋有装饰性,具有自己共同的艺术魅力。

  刘凤鸣拼刻在七块砖上的《三国演义》,幅长三米多,人物很多,形象传神,加上布景的森林和城池,气势不凡,可谓天津刻砖艺术的代表作。广东会馆和大悲院仍留有刘凤鸣的真迹。大悲院的天王殿还能看到《九狮图》的原貌。而广东会馆正厅山墙墙面上方有一组《菱形牡丹》砖雕。而更为招眼的是《菱形牡丹》砖雕下方的《正龙戏火珠》。所谓正龙,是说龙头为正面雕琢,腾于空中,龙身内行云、云片、团云之中。整幅著作绘声绘色,呼之欲出。

  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在市场上都寻觅自我的方位,但“刻砖刘”却堕入困境。刘凤鸣的儿子刘书儒表明,现代工艺制造的青砖不能用于雕琢,只要古法烧制的青砖才好用。他自己尽管把握刻砖技能,但中心放下几十年。刘书儒的两件著作《四喜》和《风尘三侠》让人们了解到,“刻砖刘”的技艺仍然在传承着。刘书儒的后代没有承继这项手工,而他现在也没有学徒。怎么让天津刻砖这我国绝无仅有的民间修建工艺勃发新的生命力,值得沉思。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