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通江毛浴古镇:红四方面军在这留下16字训词
发表时间: 2023-09-23 来源:新闻中心
1934年11月1日,红四方面军党政作业会议于通江县毛浴镇举行。会议拟定的“智勇坚决、排难立异、团结斗争、不堪不休”的16字军训,要言不烦,内在丰厚,足够表现了坚决不移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表现了敢闯敢干、勇于献身的大无畏革新英雄主义精力;表现了吃苦耐劳、一心一意为公民服务的忘我奉献精力;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英勇开立异局面的团体主义精力。因此,它深深地扎根于川陕赤色膏壤,成为巨大的赤军精力中特征明显的“大巴山赤军精力”,鼓励川陕老区公民不懈斗争。
1月21日黄昏,天色渐暗,大通江河水流湍急。记者一行穿过一座百余米长的铁索桥,抵达毛浴古镇。
毛浴古镇前史悠远持久,坐落于大通江河与园池河交汇点处,陆路通秦陕,水路达荆湘,旧日是一个极为富贵的水陆码头,有“小重庆”美誉。上世纪30时代,赤军入川,在此树立了赤江县委、县苏维埃,留下了闻名的16字赤军训词。
现在,古镇南北走向的大街两旁是保存无缺的川东北民居,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外墙和木门均涂成了棕赤色。临街店肆名时代感十足,赤军挂面、苏区农资、根据地百货、将军发屋……这儿的一砖一瓦都在叙述当年的赤军故事。
青石板铺成的大街狭隘幽长,从空中俯视,毛浴古镇宛如龙舌伸于水面,故这儿曾用名“龙舌坝”,现在的主街也叫龙舌街。
龙舌街赤色遗址很多,至今尚存毛浴坝会议会址、赤江县苏维埃原址、川陕工农总医院、川陕苏区榜首所列宁小学、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政治部、西北革新军事委员会招待所等革新遗址遗址。
1932年末,红四方面军脱离鄂豫皖根据地,由陕南入川。1933年1月,赤军在毛浴坝(现毛浴镇)树立赤江县委、县苏维埃,辖13个区、2个区级市、84个乡苏维埃。其时,赤江县将毛浴镇上衙门外城门至曾家坝的一条街命名为马克思街,上城门至中街水巷子为恩格斯街,中巷子至下城门为列宁街。
龙舌街74号是毛浴坝会议会址所在地,这间房子除了门口立有石碑外,外观与周围的民居简直无差,但屋内却大有玄机,里边恢复了当年那间会议室的容貌。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毛浴坝举行三军党政作业会议,到会连以上干部800余人。会议评论了其时局势与使命,总结了“反六路攻击”以来的党政作业,创造性提出“智勇坚决、排难立异、团结斗争、不堪不休”的16字赤军训词。
此外,在很多赤色遗址中,列宁小学一向运用。1933年12月,赤江县组成儿童团,平常学习识字,战时站岗放哨。为让孩子们遭到教育,赤军在古镇后娘娘庙内兴办川陕苏区榜首所列宁小学。现在的列宁小学,教学楼簇新,校舍宽阔亮堂,实验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是一所规范的现代化乡镇小学。
龙舌街止境,是一座明代城门,城墙上的赤军石刻标语特别有目共睹。青石堆砌而成的城墙大约两米多高,石刻标语字体很大,文字雕琢力度较深,笔法流通。标语以赤色油漆上色,最近正在进行新一轮补色。
面向城墙而站,右边城墙上刻着“实施!”“打倒国民政府!”“支持我国!”“支持苏联!”“支持我国青年团!”“川陕工农解放万岁!”等标语标语,“这些都是1933年4月由红四方面军一位名叫魏传统的老赤军书写,赤军錾字队錾刻的。”毛浴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华阳介绍。
在那个动乱的时代,这些石刻标语也饱经沧桑。“老人们说,在赤军脱离后,地主还乡团回来了,为防止石刻标语墙遭到损坏,老乡们在石墙敷上黄泥巴,然后在周围建筑房子,把标语墙藏在房子之间才免遭损坏。”直到2005年,当地政府把石墙周边的房子拆掉,这堵石刻标语墙才又一次进入人们视界。
“左面城墙早年遭到了损坏,是2016年重建的。”李华阳介绍,闻名的16字赤军训词以及“突破川陕会剿”“集合中心赤军”等标语也是在那年描摹刻下的,“其时,为留念我国工农赤军长征成功80周年,在毛浴镇设了分会场。”
在李华阳看来,赤军石刻标语墙既是见证我国革新前史的“活化石”,又是精力传承的重要载体,“来到毛浴的人都能看到这段前史,所以这也是稀少难得的赤色教育生动教材。”
在这个古镇上,临街民居多为一楼一底,下店上宅。2005年,毛浴镇政府对古镇进行面貌改造,将大街围墙、房子一楼外墙和木门都刷上了赤色,营造出浓浓的赤色文明旅行气氛。
时刻回到1932年12月,我国工农赤军第四方面军进入通江后,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进驻毛浴镇,遭到大众欢迎。居民谢裕德具有一手制造手艺挂面的好手艺,但其时物资匮乏,为了迎候翻山越岭而来的赤军,谢裕德将家中能够碾碎的谷物和着面粉制造成挂面,煮给赤军吃。后来,人们就把谢家的手艺面亲热地称为“赤军挂面”。
现在,“赤军挂面”的传人谢明友和妻子张正秀仍在毛浴镇运营挂面加工坊,“生意挺好的,经常会遇到慕名而来的游客。”谢明友说。
从风雨如晦的革新时代到决战决胜脱贫奔康,一碗挂面,不只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深,也成为老区大众几代人的致富工业。在这儿,赤色基因代代相传,革新精力熠熠生辉。
“我叫赤军”的佳线月,住在毛浴镇小河滨的谢大成老汉长时间患病,卧床不起。老汉身边只要70多岁的老伴和一个从大路旁边捡来的小女子,名小红,年纪不过八九岁。一家三口,衣食难保,岁月难熬。
- 上一篇:同志新居简介
- 下一篇:特色橱窗店招秀出城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