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造就后起之秀青桔单车领跑共享自行车口碑榜

发表时间: 2024-04-04 来源:新闻中心

  艾媒咨询分析师分析认为,青桔单车主要在产品骑行体验、运营管理方面更受用户认可。作为共享自行车新进局的平台,青桔单车产品设计以及运维管理更注重产品质量以及使用者真实的体验,通过用户口碑迅速拓展市场。

  报告市场案例显示,青桔单车采用智能调度、标准化、网格化、“路长制”等方式,进行精细化运营,并维持运维人员的最高配比,保障车况良好的车辆出现在用户要的地方,解决车辆淤积等问题。同时,青桔单车从诞生起就推出真正的无门槛免押金,用户只需在平成实名认证,即可免押金骑行。

  此外,青桔单车还与各级政府主管配合,优化停放秩序,获得多地政府主管部门点赞。在成都,青桔单车9次参加共享自行车停放秩序考核,6次获得第一;在成都成立的共享自行车自律联盟,青桔单车成为自律联盟的首任轮值主席;在昆明,青桔单车连续考核第一,获主管部门投车配额奖励。

  《研究报告》还对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发展的概况和未来趋势做了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54.9%的共享自行车用户平均每周使用在5次以上,共享自行车在解决短距离出行问题上作用明显,短途出行需求能促进共享自行车行业的发展。

  报告显示,自2018年以来,共享自行车用户规模趋于稳定。从具体数据上看,尽管共享自行车用户规模增速在2017年达到顶点后下滑,但预计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将增至2.35亿人,2019年增至2.59亿人。

  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6.5亿人,移动支付将成为习惯。艾媒分析师认为,移动支付观念和产品的普及是共享自行车行业能够迅速扩张的重要影响因素,移动支付产品覆盖更多人群、共享自行车解决短距离出行、环保等因素,将使共享自行车行业保持长久的发展活力。

  研究同时指出,部分共享自行车平台的押金问题,已对用户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共享自行车企业相继取消押金制度,未来企业在商业化尝试和变现上将会有更多的探索。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除了传统的租金收入、广告收入、跨界营销之外,共享自行车企业还能够最终靠大数据,拓宽盈利的渠道,获得二次盈利的机会。

  “对于部分先入局的企业,在盈利渠道探索前,需解决好押金方面的问题,否则对公司运营将形成较大风险。”《研究报告》称。

  《研究报告》认为,共享自行车企业属重资产模式,企业应该更看重精细化运营。共享自行车运营企业应为单车的投放、停放、运行和维护建立更完备的工作流程与系统;针对单车分布不均、损坏严重等问题,运营企业应运用网络技术跟踪单车数量、骑行路线、单车停放区域等数据,及时进行后台监控,定时定量进行人为干预。

  企业也要一直开展服务优化,改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务,如安全提醒、导航指引、天气预报等,从产品层面上升到人文关怀层面,实现精细化运营。

  从技术层面看,LBS(地理位置服务)技术和移动电子设备升级,能使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慢慢地提高,也带来了消费模式的变化。共享自行车通过GPS可以定位车辆;通过3G或4G网络与云端保持通信;移动支付高度发达。工业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单车的升级改造,共享自行车也将更加耐骑和更加智能化。

  从共享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当前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共享自行车发展和规范共享自行车的使用行为。如《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帮助提升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水平。

  不过,《研究报告》认为,部分城市对共享单车的管理政策趋严,严控单车投放总量和新晋企业进场,虽能遏制城市共享自行车量疯狂增长,却容易对理性后的市场的良性竞争造成伤害。

  可以借鉴的是,例如昆明等城市对属地共享自行车采取了动态管理,以较为灵活的政策控制各企业单车投放,此类管理方法能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体验。

  “共享自行车是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可以缓解城市拥堵,解决居民出行服务最后三公里出行刚需问题,且伴随国内外低碳出行、绿色环保观念的强化,共享单车的市场任旧存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从‘一刀切‘的准入政策和禁投令向灵活性更好的方向转变,对共享自行车企业实行动态准入的政策,让更有能力的新兴共享自行车品牌进入市场,公平竞争,从而维护行业可持续发展,并在提高经济活力的同时惠及民生。”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