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高超技艺 蕴藏潮汕民俗与历史文化

发表时间: 2023-11-24 来源:行业新闻

  “走入展厅,就仿佛走进了潮州。”这是“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空间设计师潘艺希望传达给观者的感受——潮曲与雕刻随脚步变化,在灯光的烘托下,布展形成较为强大的视觉上的冲击力,行走间仿佛走过潮州百年光阴。

  潮州木雕于2006年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中国四大木雕”之一,这是其首次系统性地在国博专题展出,这也是国博自疫情临时闭馆半年重启后的首批线下展览之一。

  展览向公众展示了160余件(套)潮州木雕精品,包括明清及近现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当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师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由策展团队从广东省博物馆、潮州市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层层遴选而出。

  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其实,除“四大”外,全国各地木雕亦是遍地开花。潮州木雕有何过人之处?国博为何选择对其“系统性”展出?或许展览里藏着些许“秘密”。

  为何是“金色”?该展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工作部主任江琳对记者说,是因为潮州木雕多髹漆饰金,亦称“金漆木雕”。

  除了金漆,此次布展的主题墙,其多层透纱营造的通透感也揭示了潮州木雕的显著特征——多层镂通。潮州木雕的镂通少则二三层,多则可达七八层,出神入化的镂通雕技艺使作品玲珑剔透,既体现雕刻的立体性,又能塑造多维度空间,像绘画一样表达情节丰富的故事。

  《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东卷》主编杨坚平研究潮州木雕数十年,他认为,潮州木雕是熔雕刻与绘画于一炉的艺术。

  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蔡若虹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的镂雕在造型手法上的特点,是突出地表现人物的特征和景物的特征,并且将特征加以美化,广东潮州木雕的好处,就是在这方面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事实上,潮州木雕为何会使用这样的高超技艺,因其需承载潮州独特的文化记忆。

  “木雕的背后是民俗、历史背景和文化,潮剧故事、神话故事都是潮州木雕所表现的内容。”江琳说,展览本身也不局限于木雕类别,还特设一个单元,展示了潮剧、潮绣、工夫茶、铁枝木偶等,不一而足,反映出潮汕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场国博展览的主题是“雕刻乾坤”。“‘乾坤’二字寓意潮州木雕包罗万象。”江琳说,潮汕人有着极为虔诚的宗教信仰,十分重视祭祀活动,他们在祭祀中,表达着对宗族先贤的怀念,也有祈福庇护等朴素的愿望。因此,展览中,出现了许多祭祀用的木雕礼器,如神轿、神龛、馔盒、糖果架,甚至装鞭炮用的炮斗、供巡游队伍喝茶用的工夫茶担。

  潮州木雕还多见虾、蟹的形态,体现浓郁的地域特色。江琳以金漆通雕水族图建筑构件为例说,此构件将水族中的虾蟹、游鱼、水草巧妙地融为一体,其中一只螃蟹持梅花、官帽,另一只螃蟹一螯持瓜蒂,“潮州人崇尚儒家文化,登科上榜是他们的追求向往之一,梅花则暗喻‘清白为官’,告诫世人清白做人,少些追名逐利。”可以说,潮州木雕时刻传播着潮州人的理念和价值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潮州木雕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从一个独特视角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神韵。

  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传统潮州木雕已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潮州木雕更多作为美术工艺品被广泛接受。将传统工艺适当融入现代理念和审美,让其重新与现代的空间环境和谐共融。

  国博展厅展出不少如穿插枋、瓜柱、插角等建筑物上的木雕装饰,事实上,它们在潮汕民间祠堂或民居建筑里随处可见。外地人走进潮汕,常常感叹:“潮汕村村是木雕博物馆,座座祠堂是木雕陈列室。”

  潮州木雕肇兴于唐宋,明代得到发展,至清代则为鼎盛。如今,潮州古城里有座著名的己略黄公祠,现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屋内的木雕精致得无与伦比,可谓中国木雕一绝。

  杨坚平认为,潮州木雕的兴盛与当地兴建祠堂庙宇、大宅大厝紧密相关。“历史上,潮州经济繁荣和仕宦、华侨大量回乡造祠建宅,促进了潮州木雕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间传统文化的复兴,2006年潮州木雕入列国家非遗名录,其保护与传承发扬日益加强,潮州木雕生产再度繁荣,精品迭出。

  潮州市文广旅体局非遗科科长陈育斌介绍,目前潮州有木雕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1名,有国家、省、市级保护基地11个,各类木雕工作室、工场200多家,从业者约2000人。

  2018年,潮州木雕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潮州举办了两期潮州木雕培训班,培养了20多名传承人。“今年还准备结合研学游基地,举办潮州木雕培训班。”陈育斌说。

  随着时代变化,传承中的潮州木雕也应时而变。国博此次展览中最“年轻”的一件展品是当代工艺美术大师辜柳希的“金漆通雕龙虾蟹篓”。该作品采用樟木雕刻,融汇浮雕、圆雕、镂通雕多种雕刻技艺雕刻而成,作品遍体金光通透,尤为富态华丽。

  潮州木雕多以软木性质的樟木进行雕刻,辜柳希还突破前人传统,摸索高档硬木雕刻技法,填补了潮州木雕硬木创作的空白。

  在传统作品中,潮州木雕作为完全独立的案头摆设是比较少见的,通常是同建筑物、家具及神器结合在一起而作为它们的装饰或构件的。但这件作品却是独立摆件。

  国博“潮州木雕展”策展助理、内容设计师吴爽认为,从“金漆通雕龙虾蟹篓”可看出,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传统潮州木雕已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潮州木雕更多是作为美术工艺品而被广泛接受。

  “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技法,不同的观念,就会出现格调完全不同的作品。”广州美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齐喆认为,要将传统工艺适当融入现代理念和审美,让它重新和谐地进入现代的空间环境。

  齐喆为广东省档案馆国际会议中心创作的壁画《南粤秋实》和为珠岛宾馆创作的《岭南佳果》与《花满岭南》均选用了潮州木雕作为加工手段,且尺幅均超过了10平方米,将传统的民族文脉的延续与现代审美格调有机结合。

  如何维持传统工艺的根,同时满足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专家提出“既要精品化,也要产业化”,创造出更多具有实用性的木雕产品,让潮州木雕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广东省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潮州木雕项目非遗传承人郭少俊近期刚刚完工一批五六米宽的大神龛等传统金漆木雕,并发货至泰国。郭少俊说,寺庙类的订单每年都有,做了一二十年,做不完。

  “国内外不少寺庙宗祠的古建筑及塑像等,都是潮州木雕大师包下来做,但他们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说,这样一来,产值不容易掌握,完整的产业链不容易培育。

  李炳炎认为,要让潮州木雕的市场规模与“中国四大木雕”的名号相匹配,需要从业者摆脱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通过引导实现真正的产业化。

  同样是四大木雕之一,东阳木雕早已产业化。据东阳市政府信息,去年东阳已拥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1336家,年产值200亿元。

  李炳炎认为,将来潮州木雕工厂并不是由大师们来经营,而是“需要扶持有情怀有胆识的经营者,这样才可以培育出产业来。”

  “既要精品化,也要产业化。”李炳炎期待,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支持来鼓励产业化,对从业者办工厂、买机械设备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并由政府或协会牵头兴建潮州木雕产业园,由此产生集群效应。他举例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推陶瓷工厂、服装工厂,后来就变成了潮州的产业集群,“我们要推动开办潮州木雕工厂,成就未来的产业。”

  7月中旬,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还与潮州市装饰行业协会达成协议,期待促进工艺美术品融入家居会所的时尚装饰,实现行业双赢。

  事实上,业界已经在尝试了。潮州市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正格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吴庆春说,家具厂商每年都能接到不少家居装饰订单要求用上潮州木雕,用在玄关、客厅等地。

  位于潮安区龙湖镇后郭村的郭少俊木雕艺术馆,于去年被纳入潮州市文化研学游基地,今年又被列入“潮州市博物馆之城系列馆”。馆内不仅陈设了各式各样的木雕作品,还专门留出一层楼约250平方米,作为研学游的体验地,可同时容纳60人现场学习体验。

  “要看长远的,引流带动的效果。”郭少俊期待,学生或游客边游边学,从参观到实际操作,从认识到喜爱继而购买、收藏。

  郭少俊对儿子郭奕辉说,潮州木雕的文创产业要大胆去想。郭奕辉,这位“90后”已是区级非遗传承人。他和父亲一起设计了潮州木雕文创产品,通过机械化量产再辅以手工打磨之后,小尺寸,有寓意,价格低,“游客们想带走就能带走。”

  尽管已接近90岁高龄,杨坚平依然思路清晰,他坚定地认为,要把精品和普通产品区分开,潮州木雕的市场需要更精细地划分,这样整个产业才能做大。

  “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基础上产业化。”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潮州非遗保护传承的陈育斌说,唯有如此,才可能正真的保证产业化之后非遗传承不走样。

  “潮州木雕的发展,不能脱离时代的需求。现在潮州木雕的应用不像过去那么广泛,要想继续发展,一方面要维持着传统工艺的根,不能失去老的工匠精神的技法,同时也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创造出更多具有实用性的潮州木雕的产品,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策展了国博此次潮州木雕展后,江琳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