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与华丽 不简单的砖头和瓦片 揭秘唐朝住宅建筑材料的妙用
发表时间: 2024-03-05 来源:杏彩用户注册登录中心平台
唐代的住宅,有“府第式”“院宅式”和“居宅(舍)式”等类型。唐代的府第式住宅,又称“宫式住宅”或“官邸”。它是皇宫和贵族、官员所居住的地方,其规模等级之高,结构设计之精密,装饰华丽之程度,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唐代的院宅式住宅,是平民百姓所居住的地方,其规模、结构、装饰等都不像皇宫那样严密讲究。唐代的居宅(舍)式住宅,则是为中下层百姓所建造的平民住宅。这种住宅多建在乡村、村落、小城镇等地方,其规模等级不高,结构也最简单。唐代的居宅(舍)式住宅多为砖木结构,有的也采用木石结构。唐代居宅(舍)式住宅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砖、木、石三种。
砖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建筑的重要材料之一。最早的砖是用来砌墙的。到了汉代,砖被大量地应用于建筑中,并以其重量轻、强度高、就地取材、价格低而广为应用。到了唐代,由于砖瓦的发展和改进,砖不仅作为建筑材料,而且作为重要的建筑装饰材料而广泛使用。
木材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早在商周时期,用木材建造房屋就已出现。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广泛使用木材作建筑材料了。在唐代以前,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是比较多的。
石材是唐代以后才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材料。据《唐会要》载,自开元年间(713-741)开始,各地造御道所用石料均为石材。
由于石材较易开采,所以石材的应用在唐代以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唐代以前用来建造宫殿和陵墓的石料有大块巨石、小块石和板岩三种;而用于建造宫苑和宅第的石料则主要是板岩或小块石。唐代以后,在官、私住宅中大量使用了石材。到宋代时,由于官窑的发展、工匠技术水平和石材质量的提高等原因,石料在建筑中所占的比重已有所下降。
但在民间建筑中,石料的应用还相当普遍。如山东青州、胶县一带的民居,多用青石筑成,这可能与当地石料资源较丰富有关。
砖瓦是建筑物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它们大多是用粘土或瓷土制成,经过制坯、烧制、蒸压等工序制成的。砖瓦不仅为建筑提供了主要的承重结构,而且作为建筑装饰材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砖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普通砖、空心条砖和红砖四种。普通砖又称土坯砖或素土坯砖,多用粘土烧制而成。它是在地上挖一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坑,将粘土与沙按特殊的比例拌匀,然后放入坑内烧制而成的。空心砖又称空心条砖,是用粘土烧制而成,是在砖坯的中心打孔而制成的。这种砖有保持温度隔热、隔音减震、质轻坚固等优点。它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民用建筑和官邸建筑中。
瓦片是指用于屋顶的砖瓦,有筒瓦、板瓦、鱼鳞瓦、走兽等品种。筒瓦是用粘土、砂土和水混合制成的,片瓦则是在粘土或砂土中掺入少量砂砾制成的。筒瓦、板瓦都是用砖坯压制而成,以其轻薄坚固,便于施工等优点,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唐以前的斗拱多采用木柱与石墙相结合的方式,而宋代以后则多采用梁与柱相结合的方式。
屋面有平瓦和望板两种。平瓦分为正脊和垂脊两种,正脊有四条正脊,垂脊有六条垂脊;望板则有三条正脊、四条垂脊和两条戗脊等多种形制。
一层式住宅的平面一般有一进、二进和三进三种,即“一进”和“二进”。“一进”住宅的平面多为长方形,有时也有正方形。在其长方向上,一般由大门、中门和内门三部分所组成。其中,大门是主要的入口,通常与中门相衔接。中门是居宅(舍)式住宅的核心部分,通常是一个高大的门楼。在其两侧的次间和内门中,常常有一排高大的柱廊。在左右的次间和内门中,则都有柱与梁、梁与柱相衔接。
二层式住宅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楼层间由一个较低的夹层连接而成的住宅,其平面多为矩形或长方形。二层式住宅多采用“凸”字形屋顶,即用屋脊作为住宅的标志,也可以用屋架、椽子和横梁等作为住宅的承重墙。二层式住宅通常有两个以上的楼梯间,楼梯间也往往与底层的楼梯间相连。
二层式住宅多采用“凹”字形屋顶。三层式住宅中每一层都设有阁楼,有的还在每一层中间增加了一小间阁楼。
唐代居宅(舍)式住宅建筑结构设计较为科学,在建造时充分的利用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而且严格遵循了“因势为形”“因材施法”“因物制宜”等原则。这些原则在唐代居宅(舍)式住宅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应用,为后世所借鉴和采用。同时,由于唐代居宅(舍)式住宅大多是平民所建造,因而也就具有了一般民用建筑所特有的平民风格特点。
例如唐代的民间住宅多是就地取材,一般用砖石或土坯建造而成,有的还会在内部装修上做文章。这类住宅,虽然其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唐代民间建筑的某些特色,但在内部装饰方面却很少讲究。例如唐代的民居住宅,多不设厨房,厨房一般设在庭院或屋后的空地上;
有的居民还在庭院内设一个小厨房,以方便主人或来客就餐。唐代的民间住宅还往往使用砖石砌墙。唐代的民居住宅,其墙基大多采用青石或青砖砌成。唐代民居住宅一般都设有前院和后院两部分。
前院是主人和家人活动之处,后院是主人和仆人们休息之所。庭院内一般还种植有花草树木,其中有些还种植有竹子等植物。唐代的民居住宅一般都设有围墙、大门、中门、内门和楼梯等建筑设施。唐代的民居住宅中,常有一些附属建筑,如水井、晾衣场、粮仓和其他设施等。
唐代的民居住宅,其建筑技术水平和建筑结构设计水平,都明显地高于当时的城市和乡村,而且比后世的住宅住宅更加讲究。
例如,唐代的民居住宅多采用砖石砌墙,砖砌的墙基一般用青石或青砖砌成;唐代民居住宅的门常设在宅院内的空地上或后院的大门处;唐代民居住宅中常设有厕所、垃圾坑、水井等附属设施。
此外,唐代民居住宅的屋顶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硬山顶”“卷棚顶”“硬山加悬山顶”等形式,也有仿照皇宫建筑所采用的“歇山顶”和“庑殿顶”等形式。
唐代的居宅(舍)式住宅,其建筑布局形式多样,有四合院、三合院和多进院落式等多种形式。
唐长安城的住宅,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长方形。其院落大小不等,最小的仅能容纳一家人居住,一般的只有五六间。唐长安城的住宅院落,通常是一座三进院落或多进院落。唐长安城的住宅,规模一般都比较大,顶级规模的是“朱雀门里皇城内”和“皇城外玄武门外”这两个地方。唐长安城的住宅,一般都建在皇城以外,所以人们习惯上又称“皇城内”为“宫城内”。
唐长安城的住宅,在布局上一般都是坐北朝南,房屋多建在南北向的道路两侧。其中南北两条大街是主要街道,东西两条大街为次要街道。这种布局形式的住宅,一般都建有大门和侧门,其中大门一般设在大街南侧。
每一条街道两侧又分别建有一些小巷子。这种布局形式的住宅,大多建有门、墙和墙后的庭院,大门都是单檐歇山顶或硬山顶建筑。这种布局形式的住宅,大多由多个院落组成。唐长安城有九座皇家园林(后因种种原因而废),其中有一座皇家园林就是“长安城九坊”中的“朱雀坊”(也叫“皇城内”)。
唐长安城的住宅和园林中的建筑格局、规模和布局等,都体现出一种等级制度。唐长安城中最高等级的住宅是“朱雀门里皇城内”和“皇城外玄武门外”这两个地方所建的宅院。
其布局形式与其它府第式住宅不一样。因为这两个地方位于长安城北半部(东、西半部),所以其宅院多建在长安城北半部。从这个意义上说,唐长安城也可说是全国范围内顶级规模、等级最高、最集中和最完善、最有特色和艺术价值的一座大型城市。
唐代居宅(舍)式住宅,由于其平面布局不像皇宫、官府建筑那样复杂,其平面基本以长方形为主。从平面上看,有上下两层和三层的建筑,上层一般有两间房,下层多为单间。两层的中间或三层的中间一般都设一道门。门一般都开在屋上正中或正中偏左一点的位置上。也有一些住宅虽分上下两层,但底层仍设一道门,上层也设一道门。
唐式住宅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硬山加剪边等。屋顶造型有单坡式屋顶、重檐式屋顶、歇山顶或单檐悬山顶等多种形式。
在唐代居宅(舍)式住宅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房屋,即“过厅”或“天井”。这类住宅建于住宅的一侧或两侧,其进深与开间一般都较大。过厅或天井一般是用来作为主人会客、会餐之处。住宅中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门楼、照壁、回廊、耳房、楼台等。其中,门楼是居宅(舍)式住宅的主要装饰物之一。门楼是用来标识建筑的等级或身份的标志。
住宅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假门”或“假窗”,它是用来开敞住宅的窗户,能增加室内采光和通风,是唐代居宅(舍)式住宅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还使用了一些具有浓厚时代特色的装饰构件,如门窗上有彩画或彩绘砖、瓦等。此外,在室内还普遍的使用了地毯等新型材料,这些都给唐代居宅(舍)式住宅增添了新的面貌。
唐代的府第式住宅、院宅式住宅和居宅(舍)式住宅,因其规模、结构和装饰的不同,具有不一样的特色。其中,府第式住宅因其是皇宫和贵族、官员所居住的地方,因而规模宏大、结构严密,装饰华丽;院宅式住宅则因其是平民百姓所居住的地方,规模小而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居宅(舍)式住宅因其为中下层百姓所建造,因而规模小而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唐代府第式住宅的结构设计是非常精密的,门窗采用榫卯结构,墙厚达六尺左右,屋架采用木构架技术,这些都体现了当时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
唐代的府第式住宅、院宅式住宅和居宅(舍)式住宅是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使社会各阶层获得了充裕的物质财富,而且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