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屑中磨炼技艺 捡树枝也要坚持创作
发表时间: 2024-08-02 来源:工程案例
在原木色的工作台后,身穿蓝灰色工装的师傅左手把着木头的前端固定位置,右手握着细长的刻刀,专心致志地为已成型的木质工艺品——飞奔的骏马雕琢鬃毛。这位师傅就是王美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拼画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他凭借精雕细琢、大胆创新的工匠精神,手持刻刀,把枯燥当乐趣,用重复当生活,一刀一刻间,让一件件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从林都伊春走向全国。近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王美江带着他的作品和技艺代表我省参会,并进行了现场展示,获得一致好评,记者也随之采访了他。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很喜欢做木质玩具,比如做个木制小火车啥的。”今年59岁的王美江笑着说:“我从小就对画画比较擅长,虽然没系统学过,但我学得快,上手也很快。”工作后,王美江在林业局生产科做调度员,1996年,王美江开始创业,并从事木拼画制作技艺相关的工作。“当时这个行业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市场还不错。”王美江说。尽管王美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木拼画制作技艺,但他依然靠着自己的天赋和伊春丰富的林业资源、以及以前的工作经验和艺术造诣,在对木艺品市场进行深入摸排后,他毅然决定拿出当时一年的工资——2000元投资开厂。“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想做成这件事就不能瞻前顾后,当时我就跟自己说,一年的工资要是赔了就赔了。”王美江笑着说。
虽然王美江有天赋,但是创作木拼画也是一项极其考验人的工作,“在设计和技艺上我没问题,但我们的工作要能坐得住,要能耐得住性子。”空气里满是木屑,呼吸的时候都可以感觉到木屑飞到嘴里鼻子里,还有时不时扎进手里的小木刺,这些对王美江来说都是正常的。“你要想干好,就要有克服困难的心。”王美江说,他的作品是大家公认的创意好、质量优,也经常成为被仿照的对象。
一开始,王美江跟着市场做全国畅销的旅游服务产品,例如景区里的木拼生肖画,利润也很可观。但好景不长,三年后他就遇到了创业以来的首个挑战——由于供应量大于需求,市场上各商家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他不愿意降价,这直接引发收购方拒绝收购他的产品。既然中间商走不通,王美江决定自己去找买家。
“1999年,停产之后我在外面跑了25天,去了8个省市,最远跑到四川、云南,到处打听,最后找到10几家源头买家,没中间商赚差价,我们谈成的价格实际上比中间商找我们批发收购的价格还高一点。”王美江回忆道。
与一般的传承人不同,王美江在“守正”的同时不忘“创新”。2008年,王美江将视野拓宽至国际,开始向欧美出口木拼画,为了达到出口的标准,他研发了激光雕刻机定位技术,“因为纯手工的话,每个作品因为创作者、原材料条件会有比较大的区别,如果先用激光确定外轮廓,然后再手工雕刻细节的话,品质就更有保障。”这项技术不仅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艺术水平。
“2014年,因为禁止商业性采伐,本地木材不让用了,进口价格又太贵,我们面临原材料严重短缺。后来,我就想,伊春林木资源这么丰富,不能砍树还不能挖树根、捡树枝么,我就组织大家到山里去捡原材料。”王美江说,那一段时间,他每天一大早就带着干粮进山,太阳快落山了才从山里钻出来,“也不是说捡来的都能用,品相好的还是少数。”多方考虑下,王美江决定依托生态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北沉香木,开发了北沉香板画。
截至目前,他不仅为伊春北沉香木工艺品雕刻行业制定了行业标准,还创新开发了树木果皮工艺画系列、不规则家具等10大系列产品。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专注于传承技艺,还积极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推广木拼画。“我们每年都到当地高校授课讲解木拼画传统技艺,还建立了大学生研学实践基地。高校学生不仅能观摩木拼画及制作流程,还可能手制作木拼画,做好之后还能带走,这样不仅能帮他们增长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潜移默化中促进了非遗文化传承。”王美江说。
但对于年轻人是否会主动传承木拼画制作技艺这一问题,王美江显得不十分乐观:“现在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本身就不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其实是因为这项技艺本身工作环境不算舒服,还需要能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加上收入也不够吸引人。”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王美江仍然表示会将木拼画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做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情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坚持的决心。不管做什么都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在传承技艺的同时,王美江还培养了一大批森林木艺文化优秀传承人。目前,已有2人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成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有的徒弟已能独当一面、自主创业、带徒授艺,打出了一片天地。
一路艰辛,一路荆棘,坚持着,只为不辜负初心、匠心。王美江这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要将木拼画制作技艺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