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渔村 藏在天府里的萌狮之乡
发表时间: 2024-03-27 来源:工程案例
为认真贯彻习关于全国政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政协、省政协关于在政协委员中开展读书活动的部署要求,成都市政协把深入推动政协读书分享活动作为“书香政协”建设的重要内容。“成都政协”微信公众号荐读专栏,今日为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的作品与三渔村有关,请大家品读。
三渔村位于成都东部新区草池街道,由原三渔村和龙湾村于 2020年 5 月合并调整成立。三渔村历史悠远长久,千年以前曾是古平泉县故地。平泉县因鳖灵治水得名,相传水灾治好后,地面露出,见平地有泉,山岩干旱而水不涸,故取名平泉县。
1957 年修简三公路时,三渔村曾出土刻有“平泉县”的碑文,其碑文记载:“平泉有九井十三庙”。如今,在三渔村这片土地上,“九井十三庙”虽然已不可寻,但仍有石狮、老井、保全庙、三鱼同首等众多历史遗迹,守护着这个宁静祥和的村庄;近年来,三渔村在成都市政协、成都高新区等方面的对口帮扶下,着力于文旅发展、产业振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获评“成都市脱贫致富示范村”,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故事。
历史上,三鱼同首的图案,最早出现于两汉,大多刻在墓室的石壁或石棺上,刻在崖壁上的较少见。古代,因鱼可遁形水底,古人视之为可通阴阳二界的使者,更有上古帝王颛顼死后即为鱼的传说。鱼不仅是我们正常的生活中的珍贵食品,更是民众精神上的某种寄托。有学者觉得,三鱼同首,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观的图画体现,寓意可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在美术史上,则把三鱼同首看成是人类早期绘画和建筑中具有和谐、统一涵义的美丽图案。
关于“三鱼同首”的石刻,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两晋时期,三渔村此地有三个家族,为争夺物资,常年为敌。直到某年河水泛滥,庄稼颗粒无收,三大家族的族长为生存,开始做和谈,并分享各自的食物和资源,以求长期的发展。在灾祸面前,三大家族结为同盟,以“三鱼同首”的图案作为盟誓,寓意相互团结、永不背弃。后来,在三大家族的齐心协力之下,安稳度过了灾年,他们生活之地被后人称为“三渔村”。
仔细观察石崖上的图案,在“三鱼同首”图案的下方,还有第四条鱼。第四条鱼与顶端那条鱼垂直,体型略小,但鱼的头颅并不与另外三条鱼重合,而是嘴对嘴,似是亲密,又似是嬉戏。第四条鱼是在何时被谁人添刻上去的?早已不得而知,不过正因有了“三鱼同首”的石刻图案,和睦团结、助人为乐慢慢的变成了当地人内心深处的朴素理念,让三渔村成为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传承、有故事的村子。
在“三鱼同首”石刻的不远处,是当地有名的“铸古融今双子桥”。它由两座桥组成,一座修建于清代,原名三鱼嘴桥,长约 8 米,宽约 3 米,这是见证了百年来三渔村历史的古石桥,现经修旧之后命名为“三鱼铸古桥”;与它平行的是村民新修的“三鱼融今桥”,双桥遥相辉映,体现了当地“保护传统、勇于创新”的发展理念。
在当地人心中,古桥又被称为“状元桥”。后唐同光四年,简阳人王归璞曾高中状元。相传,王归璞少时,经年侍书耕读于绛溪河岸,曾在三鱼岩边写下“一带江烟半倚岩 , 槛前时眺黑龙潭。低昂竹影疏明月,屈曲松枝拂像龛。”的名作 , 也留下“三鱼同首、鱼跃龙门”的典故,“状元桥”就毗邻三鱼岩畔。据说,有了王归璞的典范 , 简州后生读书致仕必到此朝拜,寄发宏愿 , 勤奋苦读,形成文人士子竞相登第的良好学风。
除了“三鱼同首”之外,三渔村还有一处核心文物——“天府萌狮”。这尊萌狮雕刻于清朝道光三年,身高6.5 米,宽 3.7 米,长 4.7 米,以一方天然巨石凿成。石狮坐西向东,迎朝晖,沐夕阳,体态浑圆,怀抱幼狮,倚山临河,看似憨态可掬,实则不怒自威,气宇不凡,有人甚至称其为“亚洲狮王”。
天府萌狮的背后,同样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清朝道光年间,三渔村常年灾害不断,村民生计艰难。当地百姓在山体上雕刻石狮,神态威猛,祈求风调雨顺、民富国强。百年来,随时代变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石狮神态也由威猛慢慢转为安详,直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稚拙活泼的萌狮形象。在三渔村,百年萌狮能帮助人们战胜厄运,是平安的象征,它表达着三渔村人对风调雨顺的祈求。
2015 年,天府国际机场启动选址,石狮也被确认为文物原址得以保留。为保护古石狮不受损坏,天府机场跑道向北移了 300 米。机场跑道选址及建设因保护历史遗迹和历史背景和文化而选择避让,体现出城市建设中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时代精神。萌狮守护百姓,世人保护石狮,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如今,天府国际机场也成了全国唯一一座有“萌狮”守望的机场。由于三渔村紧邻天府国际机场南线,于是在村庄的制高点——紧邻机场西一跑道的山头修建了星空观景平台。该平台的设计,利用起伏的自然地形,营造出高低错落的观景空间。当站上平台的那一刻,大地的宽广和天空的无垠同时呈现眼前。游客不但可以在此处观看飞机起降,也能够准确的通过分布在观景台各处的十二星座图案,仰望星空、放飞精神,畅游于宇宙的广阔与神秘。
在观景平台的下方,遥遥可见一个美丽的湖畔,翠绿的莲叶犹如彩墨渲染其中,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夕阳、山景甚至飞机划过天际的云痕。湖畔的四周包围着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上的风铃随风而动、声音清脆悦耳。在走廊的尽头是一个四合院,这个四合院是“三渔村文化体验馆”,当地人则叫它“陶家大院”。
陶家大院由一座有着90年历史的夯土木屋架四合院改建而成,它运用川西传统的夯土工艺,结合小青瓦、竹、木、竹钢等当地材料,打造出极具特色的亮黄色的夯土墙。小绿瓦铺成的大屋檐向两侧延伸,也传达了新建筑的独特风格。
夯土墙不同于砖砌墙,它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打墙的时候将两块木板搭在一起,置于将要打成的墙体两侧,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槽”;填土于槽内,两人手持夯锤依次夯打,还需一人用木拍将墙体拍实,然后用刷子浇上水,再次往复;夯墙的时候,常能听见十分有节奏的号子声,悠扬婉转,此起彼伏。
斑驳的夯土墙或许在一些人眼里代表古旧、贫瘠,但对三渔村村民而言,这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缅怀与记忆。过去,由于地处丘陵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三渔村长期发展滞后,2014 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
针对当时村里的状况,在全市统一安排下,成都市政协办公厅等成为了三渔村的对口帮扶单位。为帮助三渔村脱贫致富,成都市政协派出驻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努力,积极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为改善当地民生福祉,成都市政协利用机关农产品集中采购平台,以“线上零售线下批发”的销售模式,帮助村民拓宽无花果、蜂蜜等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为推动当地文旅发展,还充分的利用政协平台,积极帮助三渔村挖掘推广文化资源,推出“农耕体验”“张家小院”“豆腐宴”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帮助三渔村实现了乡村旅游从无到有、从零到多的突破;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对口帮扶各单位助力三渔村荷塘月色观光、林下养殖、三渔村民宿等项目建设,申请扶持资金用于项目提档升级,帮助村两委推广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三渔村慈善文化、“天府三渔豆花”等品牌,充分彰显了三渔村的乡村特点和文化内涵。
2017 年 11 月,三渔村完成“户脱贫、村摘帽”;2018 年,三渔村获评成都市三美示范村、四好村;2021年,三渔村获评成都市第四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之十佳脱贫致富示范村。在成都东部新区直接关心和对口帮扶各单位对口帮扶下,在村民的不懈努力与共同奋斗下,三渔村实现了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不仅让沉睡多年的三渔文化苏醒过来,更让三渔村的村民逐步过上了曾经向往的美好生活。(文 陆离 图 李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