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12】海淀一小区内圆柱体修建疑似墩台?专家:是明代修建可能性很大

    发表时间: 2024-07-06 来源:杏彩平台登录入口/砖雕

产品说明

  近来,北京市海淀区一社区内隐藏着一座墩台状修建,引起广泛重视,有民间学者判别很可能为明代的军事设备。4月22日,新京报记者做实地看望,发现该修建中有许多疑似明代青砖,晚年居民表明小时候这个修建就现已存在。有专家向记者表明,其为明代修建的可能性很大。

  记者在海淀区清河三街邻近造访发现,小区里许多居民都了解这一个墩台的存在。80多岁的马女士是土生土长的清河街居民,在她的形象里,小时候这个墩台就现已存在了。后来周围的房子渐渐盖起来,马女士根本没再去过。“那天我女儿发了一张相片给我,说墩台塌了,有条裂缝,我还疑惑,墩台多少年没塌过,怎样忽然就塌了。”

  “曾经墩台上面有个大土坡,堆得很高,比房子都高,咱们都会爬到上面玩儿,上面还长了一些枣树。后来,上面的土被运走、推平了,现在就只剩余墩台,据说是交兵用的烽烟台,一放火就能发信号。”马女士说,“除了这个墩台,邻近还有一个相似的墩台。”

  周围一居民弥补道,之前有人来判定过这个墩台,但没有判定出什么成果,传闻这次又重新开始了对该文物的判定。

  随后,新京报记者在阳光南里小区的东侧发现了该修建,其四周现已被高楼及平房围住。 从一处小口走近不难发现,该修建为圆柱体,最下面有红砖包砌的护坡,上面是条石和青砖,有白灰。青砖的巨细尺度纷歧,条石下面的青砖比条石上面的青砖显着要大,石头外表有显着的风化痕迹,非常软弱,可见时代已非常长远。

  墩台的最上面为土丘,可以正常的看到一些树木从土里长出,上面部分现已被采伐,能看到一些横截面,还有一些树木从旁边面的砖石、土堆缝里长出,直径都在10厘米左右。

  据悉,墩台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明代称烽烟台为墩台。墩台是报警设备,它与边墙、营堡等组成军事防护系统。墩台以烽烟、烟气传递军情,一般来说,白日燃烟,夜间放火。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墩台有的修建在长城边,有的建在长城墙体上,还有的修建在长城墙体内侧很远的当地。

  此前,有有经历的人指出,清河墩台是明代军事设备的可能性较大。记者咨询多位长城专家,均表明仅凭其残存的现状难以判别其用处,要进一步考证,但为明代修建的可能性很大。

  在专家指导下,记者在现场用尺子对墩台出来的青砖进行当心丈量,发现大的青砖长约46厘米、宽约20厘米、厚度约10厘米。小一些的青砖尺度较多,长度在38、35、31厘米不等,宽度在15、18厘米不等。

  “肯定是文物。从砖的尺度来看,是明代修建的可能性很大。”一位长城研讨专家向记者表明,“明代的砖并不是只要一种尺度,也有好多种尺度。”

  他一起表明,在考证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回忆也很重要。“比方,居民描绘的修建形制、高度、直径等,关于判别该修建的用处有很大协助,究竟许多事在文献里没有记载。”

  北京修建大学教授、北京长城文明研讨会会长汤羽扬向记者表明,是否是明代的军事修建,还需要结合同一时期的其他证据进行判别。“如果是烽烟台,多为接连的,或许相隔很远,但要能照应。”

  材料显现,清河坐落海淀区的东部,与海淀镇、青龙桥镇并称“海淀三镇”,是古代通往长城居庸关到内蒙古的必经重镇,素有“京北榜首门户”之称,是京北交通大路的咽喉。穿镇而过的古代大路称为“清河街”。

  海淀区要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河古城遗址就坐落清河镇朱房村以西,京包铁路以东,属古城西南角城墙遗存。它依河而建,由黄土筑成。按秦汉之制修葺,相传这是为防护北方少数民族侵扰而建起的一座守城。

  长时间致力于清河当地史研讨、年已七旬的杜泽宁揭露介绍,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大街旧房改造工作中,被挤压在原清河镇北三街平房区的清河古墩台总算显露真容,正是因为平房的包裹,才使这一明代遗存得以保存至今。现在,遗址东侧滑落的土石已对民房构成威胁,遇极点气候存在安全隐患。

  杜泽宁在个人编撰的《京北畿甸清河镇》中记叙:“原古道西(今阳光南里小区邻近)旧有墩台一座,地表有青砖散布,为圆形土丘,归于明代烟墩遗址,与双泉堡南的二里庄墩台烽烟相传,旧为清河地标修建。20世纪90时代,曾在墩台遗基立地舆高程坐标。”

  他表明:“在北京近郊,这样的烽烟墩台现已很少见,可以在清河看到古墩台遗址实属可贵。现在国家正在搞文物四普查询,希望清河古墩台有个好归宿。”

  记者看望还发现,墩台接近高楼的一侧下边有大面积的土堆,没有像西南角相同规整的砖砌护坡,上面的石块和土很不安定,高楼一层的居民用铁板和塑料布进行了防护。


相关产品